“只有把核心技术握在手中,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创新驱动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11月26日上午,2020年世界5G大会在广州开幕。在大会主论坛上,杨长风发表了主题为“北斗5G:万物互联”的主题演讲。
今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是中国为全球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杨长风介绍:26年来,北斗工程追求卓越,敢于超越自我,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导航系统。自开通以来,该系统运行平稳。通过全球测试和评估,我们北斗系统全球范围内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和亚太地区的表现较好。其实我们的测试结果基本都在5米左右。
”目前,除了定位、导航和授时等基本服务外,北斗三号还可以提供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六类服务,已经成为功能最强大的全球卫星系统之一.\”杨长风说。
更重要的是,如今北斗三号的核心器部件国产化已达到100%和北斗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基础产品已实现自主可控,22nm芯片产品已进入量产,性能指标与国际主流产品相当,销量已突破1亿规模。
5G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们对高精度位置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5G与北斗卫星两种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有了深度融合的可能。
从终端来看,2020年上半年,80%的智能手机申请接入网络支持北斗定位,华为、小米、VIVO、OPPO等品牌的大部分新品已经支持北斗功能。首款支持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智能手机也已推出,可通过地基增强等服务,为车辆导航等大型消费服务提供高精度定位信息。
杨长风介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绘、通信系统、电子调度、减灾救灾、公共安全等领域,惠及国计民生。
北斗也已广泛融入国家基础设施,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达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权属、精准农业、建筑、智慧港口,这些方面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都有成功应用。
“5G赋能北斗,应用前景更加广阔。”杨长风说。北斗与5G的创新融合,将有效突破北斗或5G单一系统的局限性,可实现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定位,将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从室外扩展到城市峡谷、室内、地下等遮蔽空间。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交流的地方,我们就能导航,我们能导航的地方,我们就能交流。这必将成为我们的现实,并将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信息时代。”杨长风说。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