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杜甫,夔州古城简介

《山水有清音》 游览篇之十四

  杜甫 《登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迴。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晚年无奈客居夔州

  唐朝元年(766年),54岁的杜甫从云安到达夔州。今年秋天白茂林被任命为夔州总督,她给了杜甫很多支持。杜甫在这里住了大约两年。他本打算走出四川,经同湖回到家乡,却被生计所迫。他不得不沿途走亲访友,积累四川资源。再加上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肺病、糖尿病等严重威胁着他的健康,所以他不得不留下来。

  夔州是个荒凉未开化的地方,风俗落后,生活艰苦。杜甫在这里没有多少事可做。他写了很多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的过程,探讨了唐朝盛衰的历史教训。可以说,这是杜甫总结自己一生的一个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是悲凉的,感情越来越深。

  秋日登高赋诗

  《登高》这首诗是56岁的杜甫客居夔州时所作。他写到了爬山时河上的秋景,表达了晚年四处漂泊、无限忧伤的心情。

  8650faf21e18e2cf948f8edb972acd52

  这首诗,以精巧的句式,极其细腻的旋律,凝练的飞翔意象,展现了一种博大而崇高的境界。在一片婆娑的旋律中,衬托出一个贫病交加、困顿孤独、独立于秋日气息的诗人形象。换句话说,诗人的悲伤和不安的情绪在这种不安的秋景中表现出来。

  在广阔天空的狂风中,猿猴在呜咽,

  鸟儿飞过清澈的湖水和白色的沙滩,飞向归途。

  3c8374ebae27e9d663f420d37bc40f0f

  首联突出了运动感,风在奔腾,天空在高悬,猿猴在哀鸣,清澈的白沙和鸟儿在来回飞翔。前两句描写情景,用词和音节安排得密密麻麻,每句各包含三景,一字一顿一换,便使句式结构与所写景物达到契合无间的程度,渲染出秋气来临的紧迫之感.为了减轻节奏的强迫感,采用了流畅的“灰”韵,造成了声调的循环往复。

  抬头望去,江天原本很宽敞,但诗人运用这种特殊的对仗和起句方式,让他强烈地感受到风的急迫,猿的哀鸣,鸟的婆娑,都在无形的秋气的支配下,仿佛一切都处于秋气到来的不确定状态。于是,本来无法被书写的秋天,被风、猿、鸟、鸟的回旋和呼应的动态表现出来了。

  树叶像瀑布的水花一样落下来,

  当我看着长河滚滚向前。

  秋天来了,那么苍劲,那么冷。不是秋高气爽的初秋,而是寂寞的深秋。来得这么快,自然会让诗人想到人生的秋天来得这么快,不禁忐忑不安。因此,颔联不仅仅是写场景。

  10c5f33263c4219888ce0bb1397a119f

  “http://www . Sina . com/”(《楚辞山鬼》),木叶飞落,你看秋风飒飒。“无边”放大了落叶的样子,“沙沙”加快了飘落的速度。显然,在遍地落叶的眼前,诗人融进了他发自内心感受到的秋气:到处都是,而且来得很快。它是如此的无情,它催促着注定要消亡的东西迅速消逝,提醒着人们所有有限的生命,包括短暂的生命。

  同样,写滚滚长江也有意加快河水流速。对比上一句,可能包含了这样不等人的心酸。

  这两句话在天气和境界上是如此的宏大,却又不仅仅是在触动人们的岁末感伤,更是在哲理上的启迪:风飒飒兮木萧萧.因此,这两句话大大加快了树叶飘落和水流的速度,从而巧妙地突出了诗人感受到的四季更替和万物的快速新陈代谢。然而,他们没有悲伤和困惑的感情,而是构成了一个宏伟的高爽意境,这是耐人寻味的深刻意义和兴趣。

  我从三千英里外赶来。悲伤伴随着秋天,

  带着我百年的悲哀,我独自爬上这个高度。

  尽管春后有秋,万物遇秋都要衰落凋零,但宇宙和生命又是永恒的,正如这长江,水不停地滚滚流去,却永远也没有流尽的时候。\’s写到了秋天的迅速到来,这使诗人想到了他生活中的迅速变化。

  《万里》总结了诗人一生漂泊的经历。他经常住在寄人篱下,住在外地,所以自然经常在做客的时候悲秋。“百年”意味着诗人的生命即将结束,生病也是值得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递进的,把悲秋的意思写出来了:漂泊千里,客中遇秋,老年得病,又是那么的孤独,这一切人生的悲惨境遇都组合在一起了。

  

,此时登高四望,心情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4d6c4f6b511457e3edd20f673a86872c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如果说颈联是总结诗人毕生的悲秋之苦,那么尾联则是抒写眼前的处境之苦:本来一生不幸,眼下更为潦倒,日子原就艰难,满怀苦恨,已使髪发日渐变白,更何况最近又因肺病戒酒,连一杯解忧的浊酒都不可得。对此秋景,更当奈何?

结尾情调低沉,有无限悲慨溢于言外,但因全诗写秋景极其新警,能使人在悲凉之馀感到一种骚动,联想到宇宙人生变化的某些哲理,所以并无颓废之感。

古今第一七律

前人赞此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有建瓴走阪之势”,指出如此精密的对仗和严格的声律,却能形成如此流畅的气势,实属不易。

盛唐七律大多声调流畅,主要借助歌行式的结构方式,如崔颢的《黄鹤楼》即是一例。句法平易松散,不求体裁的精密,自然兴会淋漓,丰神秀美,这是初盛唐早期七律的共同特点。

杜甫此诗的结撰方式则难度极大,首联密集的音节安排与写景的急速变换相对应,构成动荡回旋的意象;颔联的对仗极为精工而采用歌行式句法,又增加了流畅的韵味。颈联和尾联连用递进句法,一意贯串,遂使全诗一气呵成,峭快中又回荡着飞扬流转的旋律。

充分调动文字在意象和声调等方面的特点,通过精心的结撰组织,使字句所形成的节奏、声调体现出字面意义所不能充分表达的感受,从而使诗境的内涵得以开扩,显然是这首七律在艺术上最难的地方。从这一点来说,明人胡应麟称它“章法、句法、字法,前无古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诗薮》),是不为过誉的。

#分享你喜欢的诗词#

#2022我的阅读#

#山水田园诗#

#杜甫# #登高#

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实性请自行核查,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484479098@qq.com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0)
爱体育的头像爱体育注册用户
上一篇 2023年 6月 19日 上午9:43
下一篇 2023年 6月 19日 上午9: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