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几个后卫都是可以打二号位,比如说高后卫的胡明轩、赵睿、孙铭徽、郭艾伦都可以客串到二、三号位。
我觉得这个都不是大的问题,人员的结构上、使用上还是需要更多的后卫进行调剂的,这是最后定名单的一个初衷。”
中国男篮主教练杜锋近日在接受广东体育频道采访时这样说道。
今年夏天,中国男篮的比赛任务依然相当繁重。首先是要参加6月底7月初世预赛的第三个窗口,然后是7月的亚洲杯。
不过在这个休赛期,有几名球员要么去美国进行专项训练,要么去美联打球。
或者为了提高自己的篮球技术,尽快弥补自己的“短板”,或者积极参加NBA球队的试训,尽力“冲击”NBA,完成自己的职业梦想。
他们是:余家豪、郭浩文、和曾。
还有一些球员在联赛中受了重伤,正处于恢复期,只能遗憾错过这场国家队比赛。
他们是:周鹏,胡和赵。
以上8名球员,除了于家豪、胡、是内线球员,其余都是2-3号位的锋卫。
他们不能参加这次的男篮集训,给男篮整体的阵容结构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同时也是给到杜锋的一个“难题”。
至于杜峰在文章开头说的那段话,不知道粉丝朋友们怎么理解,但在我个人看来,更多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
众所周知,现在世界各地的球队都或多或少受到“小球”的影响。
传统中锋的作用被最大程度的“弱化”,无限增加三分线外的出手次数,保证命中率。
得分方式由原来的中距离为主,现在由三分突破上篮和罚球三种方式组成。
这样,前锋势必成为球场上的“王者”。
因为既要有三分投篮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持球突破能力,而且要能两者兼得,只有200 cm左右的前锋最合适。
毕竟,他们本身就是球场上“能里能外”的全能代表。
但遗憾的是,在国家队效力多年的主力前锋周鹏受伤了。
这对于主教练杜峰来说真的很“伤”。
首先,周鹏在国家队打了很多年,参加过无数的国际比赛。无论是在个人能力上,还是比赛经验上,他都是目前国内同位置最好的选手。
其次,周鹏是广东队的,对杜锋的战术太熟悉了,对全队的磨合也是一个“好处”。
周鹏现在参加不了比赛,不仅球队硬实力“短”,谁来顶替周鹏的位置,对杜峰来说肯定没有周鹏那么“舒服”。
老兵受伤不能打,就不能打。
但是新一代的、郭浩文和曾在这个休赛期也有更重要的个人“目标”要完成。
所以不能参加男篮集训和国家队比赛。
虽然包括整个中国男篮在内,球迷都很支持他们的“追梦”勇气,但还是那句话,让杜峰很“头疼”,因为在锋线上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这样的一种“境遇”之下,杜锋也就只好用后卫来做“调剂”。
让身高190cm左右的、胡、郭去2号位甚至3号位。
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2019年世界杯就是这样的情况。当时周鹏和丁彦雨航因为伤病无法上场。当时的国家队主教练李楠在许多比赛中频繁使用“三后卫”,赵睿在许多情况下真的很难挤到三号位。
然而,当时这位雇主却遭到了粉丝的极度“反对”。
赵睿的身体和力量都很好,但这只是相对于后卫而言。如果把他推到三号位,可能勉强能和“传统”亚洲球队抗衡,因为对抗没那么强。和欧美那些球队比赛肯定是不行的。说白了,他们的后卫在实力上已经输给了赵睿,更不用说他们的锋线了。
球几号位分别对应什么位置,篮球几号位都代表什么位置5.jpg\”>
而且,当时的李楠也不是真的一点选择都没有,毕竟还有翟晓川、阿布都沙拉木以及可兰白克,这些都是真正的3号位球员。
但李楠就只信任翟晓川,对于阿布都沙拉木和可兰白克给到的时间和机会屈指可数,甚至后面连翟晓川也不用了,直接上来就是“3后卫”。
所以,李楠使用“3后卫”,并不完全真的是阵容造成的,而是他自己的选择造成的。
从这次国家队集训的大名单来看,真正可以是3号位出身的只有朱俊龙和阿布都沙拉木,以及顾全。
但是,从过去入选国家队的比赛表现来看,他还是更适合打联赛的比赛,在国家队里他的缺点全部都被无限放大了。
那杜锋能选择的似乎只有阿布都沙拉木和朱俊龙了。
个人觉得杜锋应该给他俩都带上,虽然阿布都的移动能力不够出色,但是他的意志品质是顶级的,以及他的三分球是有保证的。
朱俊龙是99年出生的,很多球迷都说他是一个“小将”,但如果要是参照陈江华以及易建联,朱俊龙在现在23岁的年纪入选国家队真的不算很早了。
如果决定要培养,那就索性“大胆”点。
还有一点,就算杜锋被迫要打“3后卫”,他在临场指挥还有战术布置上也比李楠要清晰和有逻辑得多。
对阵日本队的世预赛,让赵睿、郭艾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和优势。
俩人其实都是攻防兼备的球员,只不过需要让他俩懂得去互相“成就”以及互相“帮助”,这样我们的后卫线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李楠在世界杯期间的执教多少有些“各自为战”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自己心里都没搞明白是咋回事。
所以,就算同样是打“3后卫”,把李楠和杜锋放在一起,还是能看出很不一样的。
当然,很多球迷会说,如果丁彦雨航没有受伤,那他现在也就是29岁,还不到30岁,正是一个职业球员最为“黄金”的年龄。
这句话对也不对,对的是丁彦雨航确实很强,健康且巅峰时期的他确实能让男篮在锋线上轻松很多。
但是,一个丁彦雨航远远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这么多年我们培养人才的思路太“固化”。
个子高的就打中锋,个子矮的就打后卫。
剩下“不高不矮”的就基本很难出头了。
所以,这么多年真正能够持球打的前锋就真的是只有丁彦雨航一个。
就包括大家熟知的朱芳雨和李楠,更多还是依靠队友“挡拆”之后的掩护才得到了出手的机会,然后完成得分。
客观地说,他们“自主创造进攻”的能力,真的称不上顶级。
还有就是,男篮这么多年在锋线上真要感谢周鹏。
老队长在朱芳雨退役之后算是彻底接过了锋线的“大旗”,最开始要求他做好防守,那他就苦练防守,后面想要他也能参与到进攻当中来,那他就打磨各种进攻技巧。
防守做到了本土第一人的水准,进攻在锋线来说也不差。
试问,这样“任劳任怨”且“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球员,除了周鹏还往哪里找。
最主要的是,过去的这么多年,周鹏的身体还算“抗造”,基本上没有受过太多的伤,这使得男篮在锋线上还总算有他这么一块“遮羞布”,要不然,早就要打“3后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