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点点
在电影史上,《辛德勒的名单》和《肖申克的救赎》是两个当之无愧的经典。前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后者侧重于狱中的自我救赎。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故事结构,都可以用“优秀”这个词来形容。
今天点点要给大家推荐一部类似《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故事主线是《越狱》,完全基于真人真事。
1973年,这个故事被搬上银幕,剧情扣人心弦,摄影气势磅礴,在豆瓣获得了8.7的高分。
这几年这个故事又被翻拍了,画面更是燃爆。无论过程有多艰难,主人公都坚持越狱,寻找自己的自由。
标题: 《巴比龙》 .
法国巴黎,1930年。
主人公亨利以偷窃为生,技术娴熟,总是满载而归。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亨利在胸前纹了一只抓不到的蝴蝶,人们称他为“巴比龙”。
正常情况下,巴比隆过着奢侈的生活:有工作就出门,没工作就去酒吧,身边美女无数,有人打个响指就送他最贵的酒。
但是巴比伦还是被种植了。他能力出众,直接得罪了同事。同事与警方勾结,以“谋杀罪”将巴比隆送进监狱。
当时的法国非常冷血,所有的犯人都被送到殖民地,为殖民统治者提供免费劳动力,永远不能回国。换句话说,罪犯不会死,他们会成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
这种痛苦是芭比龙无法承受的。
他一踏上去殖民地的路,就开始计划逃跑。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百万富翁德加。德加很虚弱。他付钱给巴比伦保护自己,他们成了兄弟。
殖民地是个小社会,罪犯互相欺负,狱卒冷酷无情。只要心情不好,就会肆意鞭打罪犯。
导演拍摄了许多罪犯生活的场景。
几十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脚上都带着镣铐。食物要么匮乏,要么变质,逃跑的代价非常沉重。
第一次被抓,你会被监禁两年。
他第二次被捕时,监禁时间被延长到五年。
监禁的地方是黑暗的地下室,没有人和你交流。被监禁的罪犯不是死了就是疯了。
但是巴比伦试图越狱。
他不想在莫须有的罪名上浪费生命。他每天都在观察周围的环境,尽力为自己寻找出路。
越狱期间,他没有忘记照顾德加。即使被狱卒鞭打致死,他也不会放弃德加。忠诚和勇气同时呈现在这个男人身上。太牛逼了!
考虑到越狱过程的精彩程度,点点在这里就不剧透巴比伦的越狱方法了。只是大致介绍一下:他越狱三次,前两次失败,最后一次成功。
第二次越狱失败后,巴比隆被囚禁了五年。当我再次见到德加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还是没有选择放弃。
在那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上,观众深刻地明白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自由。
老巴比龙站在悬崖上,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他经受过考验,明白急流的规律。只要他敢跳,就能沿着激流的轨迹回到大陆。
德加试图阻止他:这是悬崖,你可能会死。但巴比伦不能拒绝自由:与杀人相比,浪费生命才是最大的罪行。
现实生活中,巴比隆越狱8次。出狱后,他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成了小说。这种勇气值得被铭记。
pian.lamuhao.com/pic/img.php?k=巴比龙简介,巴比龙德加最后结局11.jpg\”>
相比于1973年的电影版本,2017年的《巴比龙》更加注重宏大空镜头的运用,人物和周遭环境成为鲜明对比,前者渺小,后者庞大,以此渲染这份反抗的珍贵。
抓鳄鱼、吃虫子、闯森林、跳悬崖,这些惊险的段落无一删减,真实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另外,导演还暗怼了法国当时的愚昧无知:一味扩张殖民地,不在乎民生的感受。迫于无奈,人们只能把钱藏在肚子里,大部分人身患传染病…
从越狱这一角度出发,暗暗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有点别出心裁的意思在里头。
最后想说的,是主演查理汉纳姆畅快淋漓的打戏、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从硬汉型男到白发老人,年龄跨越度不是一般大,但他演绎得非常完美。
为保护德加和狱卒干架时更是帅到炸裂,谁看了都要惊叹一句:多么感人的社会主义兄弟情啊!有兴趣的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