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数线公布后,广州各高中、名校都传出了高考的好消息。
今年部分省份高考改革,广东等8省首次采用‘312’方案。
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2.首选科目包括:物理、历史,每科100分;
3.复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化学、生物,每科100分。
其中统考和选考科目按原积分计,复试科目按赋分制计。
所以今年的分数不能和往年直接比较。
这个数字标志着2021年和2020年理科(物理方向)省份排名:2021年物理方向600人23749人,2020年理科600人20133人。
说明2021年整体得分高于2020年。
改革后,原高邮线被专用控制线取代。其实两个都是原来的那个。
专项招生分数线(专项控制线)比去年优质线有所提高:文科536分,理科524分。
尽管如此,今年广州高中名校的特控率依然大幅上升,尤其是一些之前表现一般的学校,提升尤为明显,比如下面这些:
市立铁一中学:93.6%
海珠区所属五中:77%
海珠区属南梧中学:60%
黄浦区所属玉岩中学:59.5%
黄浦区所属86所中学:49%
之前明显落后的海珠、黄埔,到了学区房之后可以说是在最后一站破釜沉舟,比预期的3-5年周期要快一点才能赶上。
目前海珠已经基本接近二档番禺、荔湾,黄埔成为三档路肩。
01
省市属
就各省市而言,今年表现突出的主要是省实和二中,随后铁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省里的尖子生特别抢眼。据说“考得比较好”的那位在这个省。广外初中毕业,中考767分,也挺好的。
“久旱逢甘雨,故乡遇故人;新婚之夜,考得比较好。”
第二,不仅有很多高分的人,还有信息竞争的大旗。
代新获得2021年信息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世界季军),前四名全部由中国队夺得,让世界见证了历史上最强的中国国家队。这是广州历史上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第一枚金牌。
第二部因为早早把高中搬出市中心而风头正劲。高中扩大规模后,建立了庞大的军队体系。今年小促开始,我认识的很多牛蛙都陆续被二部接手了。
几年铁沉大海,今年,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去年我就说过政策不鼓励公告,今年年初就公告了。
96.6%的特控率虽然还没有超越外界,但总算和七中、广中拉开了一些距离,不会被这些区属高中纠缠。
报6.jpg\”>
另外一家后起之秀广外,特控率95.5%也相当不错。
广外喜报里写了全省前100名1人, 但未见统计在前面表格里,我猜测有可能因为是历史方向,而不是物理方向的原因。
不过对于省市属高中来说,最重要的还是985率和211率。
今年广州市总体来说,仍然维持着一定优势。
从超高分看:
从高分看:
广东省理科前一万名中,广州约2500名考生跻身其中。
文科前5000名广州市占800;文理前2000名考生中,广州突破了900人;
文理前1000名考生中,广州有超过450人,占比近半。
02
区属
先看统计2021年部分高中特控率排序:
前六高中除开广大附,其余都没见公布,不过不影响,本来前六高中就不应该比较特控率。
区属高中的话还有几家如 仲元中学、培英中学、番禺中学、培正中学、育才中学、增城中学等未收集到,其余基本收集到位。
区属高中来说:
越秀天河双雄并立,地位仍未改变。
越秀七中进步较大(8个点),和十六中已拉开明显差距,十六中由于被海珠五中和南武分流,在区属一线里掉队明显。
天河天外和广中进步较小,但仍然维持强势;天中和113各进步约8个点。
荔湾真光进步4个点,算是中规中矩。
番禺暂未见分数,但预计仲元应在75-80%之间。
海珠进步尤为明显,南武提升约20个点,五中也13个点;海珠可以说是警报已经解除,接下来应考虑的是,怎样赶超番禺荔湾的问题了。
另外一家进步快的就是黄埔区,玉岩提升17个点,86中也有十几个点进步,相当了不起,已成第三梯队的老大。
其他像花都和南沙,虽然也有进步,秀全进步7个点,但整体仍较弱。
重新调整过的各区区属高中实力排行如下:
可对比一下2020年高优率,看看各校进步情况:
03
高考喜报
市属高中
区属高中
越秀
7中:2021届高考情况通报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21届高考取得了优异成绩。
1.高分段创新纪录:历史类余晴柔同学650分,位列全省第88名;全省前500名有3位同学。
2.高优率创新纪录: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比率(高优率)为90.02%,本科上线99.15%。
3.高分人数创新纪录:600分以上人数168人。
4.遂志生卢慧琳、杨行健、王力楠获英德市历史类、物理类、艺术类状元。
5.艺术生全省前100名3人。
天河
海珠
黄埔
花都
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