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经历的具体事件,孙少平经历具体概括

【读书者说】

  作者:王璐(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讲师)

  近年来,在文学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下,路遥及其作品的经验价值正以越来越复杂多样的特征在历史的进程中展现。同时,史料整理的进步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路遥年谱》是推动路遥经历深度开放的又一力作,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路遥文学内外形象。

  孙少平经历的具体事件,孙少平经历具体概括路遥深居垭口煤矿。(王青林摄)

  图片由邢小利提供

  孙少平经历的具体事件,孙少平经历具体概括 《路遥年谱》王刚天津人民出版社

  一

  路遥从上世纪70年代正式发表作品到1992年逝世,历时近20年的文学创作。近二十年来,中国文坛的变化,在《路遥年谱》年间以前谱内容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各种文学思潮潮起潮落,文学体制和时代形势不断变化,路遥终于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被载入文学史。如果说“编年史整理要把围绕作家作品形成的经典知识变成问题,而不是整理脉络的依据”(杨晓帆《当代作家年谱研究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那么《路遥年谱》通过翔实的史料和巧妙的编排所呈现的,正是路遥最终如何在徘徊与渐进、选择与更新中确立自己的“现实主义”取向。可以说,作为“现实主义者”的路遥,其文学创作的价值在于坦诚创新,不断丰富和更新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路遥年谱》路遥几乎每一部作品的创作、修改、出版时间都有完整的记录。在一个清晰的时间链条中,路遥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渐进过程得以充分展现。可见,路遥一直把反映时代气象、描绘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路遥在1983年写的《柳青的遗产》中说,刘清“绝不是一个迷恋生活短篇小说的人”,这是一种自律。他的创作以全局的眼光关注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路遥创作了《在新生活面前》等多部小说,积极刻画了新时代的工人,表现了对现代化的热烈响应。这些著述体现了路遥对社会现实和时代气象的充分关注,但当时他对“现实主义”的理解还停留在原有的惯性思维中。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和《在困难的日子里》锻炼了路遥赋予现实主义新的生命力的能力。正是从这两部小说中,路遥加深了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并逐渐以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创作意识把握住了现实的本质。路遥在阅读了大量以往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和不断思考的基础上,逐渐克服了以往僵化的文学教条对其写作思维的束缚,在《人生》年间表现出突出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他曾说,“作品中的时代感本质上是时代生活的反映……我们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社会正面临巨大的转折”。路遥既看到了当时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机制对农村青年生活发展的束缚,又充分信任转折中的国家变革。由此,他塑造的高加林形象成为反映当时农村发展时代问题的文学典范。《人生》公布后不到两年,国家逐步放开了农村人口在城市发展的限制,高加林式的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这不能不说是路遥站在了一定的历史高度,以作家的敏感对历史走向进行了深刻的现实刻画。

  二

  《作家年谱》不仅客观地勾勒了作家的创作历史及其作品的反响,而且也隐匿了作曲家的精神生活史。《路遥年谱》记载,在路遥追悼会的悼词中,陈写道:“路遥的精神世界是普通劳动者构筑的‘普通世界’。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他最能体会到这个平凡世界的人对中国的意义。他自己也是这个平凡世界的人之一,却成了这个世界的人的精神代言人。”这是对路遥及其作品精神的一个非常准确有力的概括。

  《路遥年谱》展现了路遥进入大众视野前的生活。《路遥年谱》通过亲友回忆录和路遥文章中透露的细节,还原了路遥成为正式作家之前的悲惨生活。童年的极度贫困,青年时期的“青春的激情、痛苦和错误”,成家后家庭事务和工作的烦恼,探索和写作的艰难,都说明《蹒跚》是路遥一手带大的。这些都成为路遥后期创作的源泉,支撑着他的创作具有现实感和大众关怀。当路遥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告别了自己原本的生活土壤,他依然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在普通工人身上,“要求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感觉”。“不输普通工人的感觉”这句话在《路遥年谱》中出现三次。从年表所展示的材料来看,并不是空洞的文字,而是路遥的作品和作家的行动所注入的坚实内涵。路遥始终把写作本身视为劳动,“强调自己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对这种劳动有正确的态度”。

  《路遥年谱》详细展示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创建和修改过程。《人生》经历了三年的准备期,路遥三次动笔,最后在王稿的鼓励下才真正写出来。中国青年出版社修订《人生》的时候,路遥一个星期都没有离开过办公桌。他累了,趴在桌子上休息,于是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而《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以惊人的毅力完成的作品。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路遥脱离了家庭和社会,坚持着一种接近机械的日常计划,错过了与熟识他的秦兆阳的相遇,忍受着身体的不适,最终实现了自己在40岁之前完成一部巨著的自我期待。

  路

  

遥始终对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生活的土地怀抱深情,他的创作始终面向读者大众,回应普通劳动者的精神诉求。从开始创作,路遥即确定了他的作品“主要是写给广大读者看的,只要大家看,这就是一种最大的安慰”。路遥所说的“广大读者”实际上也是构成一个国家绝大部分成员的普通劳动者。《平凡的世界》即是路遥献给千千万万孙少平、孙少安式的普通劳动者的赞歌。路遥看重的,是普通劳动者“在困难的时候获得珍贵东西的心情”,是他们“负重的耐力和殉难的品格”,他从中发掘了精神和情感的价值,更发现了普通人精神高贵的方式和表现。正是因为路遥坚持从普通劳动者的心灵期待出发,书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的作品才有可能获得长久的历史回声,为广大读者所喜欢。

《路遥年谱》所呈现的文学内外的路遥,是对路遥个人创作史和生命史丰富细节的具象展现,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亲近作家精神生命与人生经验的绝佳文本,也为后续研究的展开埋藏了不少研究提示,其丰富的延展空间有待于在别文中进一步呈现。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7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实性请自行核查,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484479098@qq.com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0)
陈的头像
上一篇 2023年 5月 20日
下一篇 2023年 5月 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