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位73岁的老人每天在地铁口弹琴。
现在已经持续两年了。
他69岁开始学钢琴,他的梦想是举办一场音乐会。
看到这里,有多少人嗤之以鼻,一笑置之?
人过了50就要去追梦了。
这很可笑吗?
如蝶翩翩
9.4,是2021年上半年收视率最高的一集。
但是热度一直不太高。
就像它关注的对象一样,总是被我们忽略。
老年人。
准确的说,他们是想和年轻人一样自由追逐梦想的老年人。
故事从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之间的芭蕾爱情开始。
刚刚过完70岁生日的德初爷爷(朴仁焕饰)已经退休一段时间了,但他总觉得漫长的一天没有尽头。
这一天,他偶然看到年轻的李曼蔡路(宋康饰)在练功房里练习芭蕾舞。
这个梦,深埋在心底,像一颗播了很久的种子一样灌溉着。
终于破土而出,发芽了。
一个是有梦想的70岁老人,一个是天赋异禀的23岁男孩。
两人互相帮助,一起朝着成为芭蕾舞演员的梦想出发。
这总是现实。飞蛾不断。
德爷爷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被误解.
起初,他瞒着家人偷偷去学芭蕾。
但当他频繁外出时,他的妻子(罗文姬饰)起了疑心,甚至连隐藏的芭蕾舞服装也被发现了。
盛怒之下,她把自己所有的衣服都撕成了碎片。
她觉得一个老人穿这么“暴露”的衣服影响不好。
子女反对的声音也很大,尤其是大儿子。
长子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除了担心父亲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父亲的芭蕾影响了自己的形象。
甚至威胁我父亲离家出走。
归根结底,我的家人不理解的是自私。.
他们都输出“你不能为了家庭放弃芭蕾吗?”观点。
强行把“坚持追梦”等同于“拆散这个家庭”。
这其实是一种道德绑架。
大儿子不断给母亲施压,做父亲的思想工作。
为了调和家庭关系,她赌气拒绝和德楚说话。
当他说他要出去时,她故意把电视音量开大,假装没听见。
除了不理解,德初爷爷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从一开始,李彩露就抗拒他。
楚爷爷找到李彩露的老师,希望他的私人工作室能收留他学习芭蕾。
经过深思熟虑,老师同意了,他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让李财禄辅导德初爷爷,让德初爷爷做李财禄的经纪人。
老师只是想多一个人帮忙约束李彩露。
但是李财禄不愿意,又提了一个要求:
德初爷爷答应教他芭蕾,只要他能保持这种平衡一分钟。
蕾舞服扮女孩8.jpg\”>
他压根就没想让德出爷爷通过。
但爷爷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可这哪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任务。
爷爷年事已高,先不说平衡力,就连身体柔韧度不够,筋骨硬邦邦的。
保持一分钟,谈何容易?
唯有苦练,别无他法。
就连吃饭时,上半身在吃饭,下半身则在不断地重复动作。
偷偷跑到屋子外,扶着栏杆,模拟每一个动作。
他太想得到这次学习的机会了。
这是他人生70年以来,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靠近梦想。
但李采禄想不通,甚至看不起爷爷,他事后向老师表示抗议。
既然这么想跳,早干嘛去了?
但老师只回答了一句:
他很像四年前的你。
德出爷爷和李采禄,他俩都是对芭蕾怀有梦想的人。
但。
李采禄是幸运的,所以他才会理所当然地说出那句“那么想跳,当初干嘛去了?”
因为幸运的人不知道——
有些时候,那些不那么幸运的人很难做到“想干嘛就干嘛”。
不是他们放弃,更不是他们偷懒。
而是他们没得选。
生活的重担,早已有意或无意地背负在肩上。
像德出小时候想学芭蕾,爸爸拒绝的理由是:
什么?你一个男生想抹粉跳舞?
你想要以后穷苦一辈子吗?
也不想想我是为了谁才这么努力工作的
言下之意就是:
我这么为你着想,你也理所应当听我的。
背着养家重担的爸爸,没有机会追梦。
所以他不让儿子做自认为没前途的事业。
从没为自己而活——
以至于他们总会将这种责任压在下一辈身上。
而这种压力,总是双向的。
比如年轻的德出爷爷在成家后,家庭条件也并不富裕。
但大儿子年纪轻轻就很懂事。
他拿着那张通知交学费的纸,不愿意去学校。
老师叫我不要去上学,如果不缴家长会费,就休想上课
没关系,我可以自己读书,我可以自己考第一名
他的这份听话,成了日后威胁父亲的武器。
正如极力阻止父亲时的那段话。
虽然是在气头上脱口而出,但不可否认大多都是真心话。
爸,你以为我都能做我想做的事吗?
我为了弟弟妹妹,放弃了那么多东西,还不只这样
你知道我因为你,必须放弃什么吗?
我为什么从八岁开始,就要担心家里没钱的事……
芭蕾有什么了不起的?那种东西比子女重要吗?
求你不要学了,你让我背负所有重担,自己过得很快活
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家庭,或多或少牺牲了自己的梦想。
等年老以后回首过去。
目及之处是美好,更是遗憾。
想重新追梦,周围的人开始灌输“老人应该……”的想法。
就像孩子们劝说时的那一套套说辞:
爸,你跟妈去爬爬山就好啦
大家都好像觉得,老年人的生活就该这样。
妻子自己也说:
子女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
大半辈子,他们就是为家庭、为孩子而活。
生日那天,儿女们问他许了什么愿。
他犹豫着,没说出口。
妻子接过话茬,替他说了他的愿望:
第一个愿望是希望孩子们都工作顺利和身体健康
第二个愿望是不要生病,给孩子们造成负担
但,这真是他的愿望吗?
两个愿望里,没有一个属于自己。
就连“身体健康”,都是为了“不要给孩子造成负担”。
这就是《如蝶翩翩》朴实底色之下,抛出的一个恍如绵里藏针的问题:
难道老人的出路,就只剩下养老和等死了吗?
整部剧开始于一场戏。
一场丧礼。
可以注意到,来吊丧的,就有不少老人。
德出爷爷和几位老爷爷都来到现场,来送已故朋友最后一程。
到场的同龄人越来越少了。
有的在养病,有的在照顾孙子,有的已经半只脚踏进死亡的狂流。
就像这位爷爷说的: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不是我们包尿布,就是要帮孙子孙女包尿布
确实如此。
相信我们身边,这样的爷爷奶奶并不少见。
他们退休在家,没有工作,那是一眼到头的生活。
肉叔有个朋友,他以前读书的时候就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爷爷去世以后,孤独的奶奶越来越“勤奋”了。
明明腿脚不利索,也有高血压之类的病,尽管如此,她还是很不安分——
不仅管得宽、很啰嗦,还喜欢干家务活。
家里人都叫她别折腾,注意身体好好享福,就够了。
她就是不听。
有次,他早上赶着出门,奶奶把鸡蛋和牛奶准备好,给他路上吃。
其实他不爱吃,而且赶着出门就说不要。
奶奶坚持,还硬塞给他。
本就赶时间,还有点起床气的他顿时脾气就上来了,早餐直接甩到桌上就走了。
他事后有点后悔,傍晚回家还想着,要怎么道歉才好。
结果一进家门,奶奶满脸欢喜,仿佛早上的事没发生过一样。
他转头一看。
桌上摆满了菜,走进厨房的奶奶喊他赶紧洗手吃饭。
如果从小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住的胖友,应该会有更深的体会。
仔细想想。
有时候老人不听劝,是真的那么想干活吗?
倒也未必。
他们是希望,在付出的过程中,有被关注到。
能让家人知道,自己不是累赘,是被需要的——
他们只是在寻找存在的价值。
就像那群聚在已故老友丧礼的老人。
其中一位突然感慨:
但总觉得好悲哀……
我应该好好规划晚年要做什么才对,可是想着想着就70岁了
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
年轻人可以规划未来,可以大胆追梦。
因为美好的青春理应放肆。
但老年人不行,仅仅因为他们“老了”。
可更奇怪的是。
那些拥有大把青春年华的年轻人,总爱把“以后再说”和“晚点再去”挂在嘴边。
而他们身边的老人,却在努力跟上时代。
戴着老花镜,对着先进的手机戳来戳去。
通过手机,老人们打开了更广阔的的世界。
他们只是不想掉队。
尽管客观条件下,他们失败的几率更大。
就像李采禄直言,以德出爷爷现在的身体状况,实现舞者的愿望,为时已晚。
爷爷当然知道自己这个愿望,有点异想天开了。
但他依然坚持。
我希望在死之前,至少能飞翔一次
明知道不会成功,却执意要扬帆起航。
这份对梦想的追求,是一种超越了年龄的热爱。
唯有热爱,才能抵挡漫长岁月。
德出爷爷有个朋友,生病住院已经很久了。
就连妻儿也不来看他了,但德出爷爷有空就会带好吃的来看望他。
最近,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神志反而越来越清醒。
甚至连1971年开的第一个账户都记得起来。
忘不了的,还有“前进号”。
那艘只取了名字,却没造出来的船。
他年轻时是卖船的,干了大半辈子,结果还没造一艘自己的船就老了。
说起自己曾向往不已的梦想,爷爷本来无比凝重的眉头才放开了。
驾驶着前进号,前往辽阔的大海
穿越海浪,被海风浸透的时候,说不定还会遇上鲸鱼
然后我就尾随着鲸鱼,向海的尽头前进
不断前进!
可话刚说完,又失望地泄了气。
转而又郑重其事地提醒德出爷爷:
你心中有没有怀抱着什么梦想?
就是现在,德出,你还不迟
趁着脚还有力气,神志还清醒的时候,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之后没多久,这个卖船老爷爷去世了。
德出爷爷被通知到医院,看到好友留下的一封信。
他在信里说,梦里经常听到海浪的声音,总觉得自己在海上前进。
但又老是突然醒来——
也不知道是药效起作用了,还是梦到这里就该结束了。
只觉得身体越来越难以忍受疼痛。
那天晚上,他又听到海浪的声音。
打开门一看,是广阔的大海,那里还有鲸鱼!
或许是时候,船该起航了。
他雀跃地“建造”了一艘船。
捧起这艘船,随着海浪,前进号,前进~
卖船的爷爷,也跟着船,启程了。
德出爷爷想明白了。
朋友说得对。
趁腿脚有力,神志清醒,就还有机会。
别等到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的时候,才想起在梦里追梦。
你顺利到了辽阔的大海了吗?
有看到鲸鱼吗?
岁月是残酷的,苦难是无情的。
年老,是生命力的挥发,却是灵魂的沉淀。
那就让生命再绽放一次——
就算头发花白,脚步蹒跚,也努力踮一踮脚。
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
那一刻,他又变回了那个怀揣梦想的少年。
不同的是。
这次,为自己而活。
编辑:邮差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