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昨晚女儿花了几个小时画的一张以“请放心,强国有我”为主题的小报。据说是美术老师布置的“期末作业”。
今天是陪读的第104天。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女儿扑在桌子上画小报几个小时就不开心。
话说这个“画小报”作业从小到大不知画了多少,不计其数了吧。
当初,我是幼儿园的。当时觉得挺新鲜的。孩子们几乎不识字。那是一个通过绘画来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总结自己想法的过程,给学龄前的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那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会参与,经常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演绎。
没想到来了小学。我以为画小报的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
语文老师读名著需要画“读后感小报”;
数学单元预习,老师需要画“思维导图小报”;
英语老师要画“英语小报”进行单词汇总;
德育老师的主题课会抽“体验小报”;
还有各种假期,学校活动,都要用小报装饰.
这个小报都已经让我深深怀疑它的“意义”何在了?
大多数而且老师从来不指导和教授学生如何画小报,无论是绘画方面还是框架构造,却一直在布置这样的作业。\’s同学私下是怎么做的?无非就是在网上搜一搜,东拼西凑或者完全复制替换成自己的内容。
一开始,我查女儿的小报,后来,我累坏了,就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反正交了,老师一般不会批改,也不会有后续反馈,就像完成任务一样。
现在中学,女儿的美术期末作业还是“画小报”,除了题材要求外,对绘画类型和绘画专业都没有要求!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教育的趋势不是越来越倾向于素质教育,提倡把“美育”课程提上重要位置,加大“美育”中考分值吗?为什么对待美术课教学却丝毫没看到多少改变?
很想问问:现在的美术课在教什么?
回想女儿的小学六年,虽然上了一堂正经的美术课,但很少回家画画。翻看她的画册,都是类似简笔画的。都是用彩色铅笔或者水彩笔上色,完全看不出我有什么绘画的基本功和技巧。
在我的记忆中,即使那个时代的教育如此落后,美术课的老师真的是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教,各种明暗,阴影或者空间结构。
虽然不太懂,但是可以模仿老师的作品或者画册的范本,自己也可以慢慢临摹。
光是素描就要花一整个学期的时间,然后学习如何上色。通常先教水粉上色:如何确定水和颜料的比例;颜色之间按比例融合会产生新的颜色,这叫调色;物体的每一面也有不同的阴影和厚度…
这些绘画基本功的练习也为以后绘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现在,我在女儿的绘画练习本上,连一个素描练习都没见过,更别说用颜料画画了。如果不是他们报了一个课后的美术兴趣班,很多孩子可能都不会像我女儿一样会开颜料、配颜料、上色吧?
难道现在的学校就仅仅只教用水彩笔画画吗?
难道美术老师不知道现在的水彩笔是画不出明暗立体效果的吗?
难道现在的“美术水平”要求都变得如此“简、平、快”的“傻瓜化”?
说白了,我70岁的母亲,绘画基础知识和水平都比女儿好,这真不是什么好事。
波澜壮阔,写了1000多字,越来越糊涂:
如今的教育那么急进和浮躁,主科课程拼命填鸭,以“超英赶美”的速度在前进;副科却享受“坐享其成”的快捷式教学,对孩子真的好吗?
今日话题:你家宝宝画了多少小报?你仔细看过了吗?你评论老师了吗?大家对美术课关注了多少?现在的孩子有几个会用水粉画画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我是葡萄妈,一位“中考分流制”和“双减”下决心陪读的妈妈。分享陪读心路历程,解锁教育困惑,喜欢的父母们欢迎讨论,我们一起“拼爹拼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