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素有江南水乡之称,水系众多,河网密布,古桥众多。来自市档案局的消息,在上海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魔都现存文物古桥(世界古桥简称)451座。其中,奉贤区古桥数量最多,有128座,其次是青浦区,有80座。其他分别是浦东新区76家、金山区64家、闵行区37家、嘉定区27家、松江区21家、宝山区15家。在市中心,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各有一座古桥。
在世界上现存的451座古桥中,最古老的是宋代的桥,如松江的王献桥(建于1190-1194年)、奉贤的金童桥(建于1216年)、青浦的万安桥(建于1260-1264年)、青浦的普济桥(建于1267年)
《魔幻世界》中所有的古桥,造型各异,外观独特,别具特色,让人觉得不过瘾:如“云中第一桥”3354松江跨塘桥,可并行五马;世界罕见的青浦项英大桥,青砖楠木建造;目前魔都唯一的七孔石梁桥是3354-金山杜畿桥.
这些古桥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各区档案馆、文化机构、专业研究者收集的照片,走近这些沉淀了岁月、见证了江南水乡变迁的古桥!
青浦区
普济桥
,位于金泽镇,始建于宋宪春三年(1267年),是上海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桥梁专家唐焕成教授说“上海的古桥应该是普济桥”,所以这座桥被称为“上海第一桥”。(来源:青浦区档案馆)
万安桥
位于金泽镇,建于宋丁敬年间(1260-1264),是上海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它与普济桥在结构、形制、石料上基本相同,且跨越同一条河流,故称“姊妹桥”。(来源:青浦区档案馆)
迎祥桥
,位于金泽镇,始建于元代(1335-1340)。全桥简洁、轻盈、美观,桥面略呈弧形,宛如长虹的卧波。现在的楠木和青砖都是原始材料,能保存至今的很少。(来源:青浦区档案馆)
放生桥
位于朱家角,建于龙五年(1571),是沪上最大最长的五孔石拱桥。方胜大桥呈长虹带状,被称为“长虹带井”。(来源:青浦区档案馆)
泰安桥
位于朱家角著名古刹元金寺前。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青石栏杆,鼓,千变万化的连续云纹浮雕在青石栏杆上。走在桥上的人,仿佛两边都有云相伴,让人有腾云驾雾的感觉。(来源:青浦区档案馆)
奉贤区
通津桥
,位于柘林镇新寺社区,创建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它是上海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来源:奉贤区柘林镇)
南石桥
,位于南桥镇南街,原名积善桥,始建于元代十年(1350年)。斑驳的桥上刻着一副蓝色的桥联:“横溪在红英何处,平分南北,古寺犹映桥”,桥顶刻着云纹。(来源:奉贤区档案馆)
法华桥
位于柘林镇法华老街,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初建于明朝天启)。桥正面镌刻“法华桥”,西侧楹联:“虹高显民安,国富民强,翠石高在天,秋高气爽人长寿”。(来源:奉贤区档案馆)
继芳桥
,原位于光明小区东侧,为b
市河文星桥处。(图源:奉贤区青村镇)
南塘第一桥
原位于南桥镇塘莲峰南侧,因在南桥塘东头,故称“南塘第一桥”。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1983年迁建于奉贤古华公园超然堂前。(图源:奉贤区档案馆)
浦东新区
洪德桥
位于唐镇虹三村4队,南北向跨陈家沟,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6年)。正中桥栏刻着两只花岗岩石狮,体型较大,左右对望,造型古朴。(图源:浦东新区档案馆)
永济桥
位于航头镇,始建于清代。(图源:浦东新区档馆)
坦直保佑桥
位于新场镇,又名莲笔花桥,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图源:浦东新区档案馆)
千秋桥
位于新场镇,跨东横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资料图)
长春桥
位于航头镇,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图源:浦东新区档案馆)
金山区
寿带桥
位于吕巷镇新西街131号,南北横跨吕巷市河璜溪(今称吕巷塘),始建于宋代,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寿带桥俗称油车桥,因桥堍旁曾有油坊,人们往来榨油,因此而得名。(图源:金山区档案馆)
致和桥
位于枫泾镇南大街,跨南北市河的中段,始建于元代致和元年(1328年)。致和桥又称圣堂桥,因邻近有圣堂(玉虚观)而得名。(图源:金山区档案馆)
翔龙桥
位于漕泾镇蒋庄村11组,又名环龙桥、蒋庄桥、龙溪桥,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石桥系单孔石拱桥,为花岗石质,东西走向,跨蒋庄塘。(图源:金山区档案馆)
济渡桥
位于漕泾镇水库村,现行政编制划分为金光村,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济渡桥曾被誉为“云间第一长桥”,也是目前上海唯一的七孔石梁桥。(图源:金山区档案馆)
山塘桥
位于廊下镇山塘村,横跨西山塘河,桥南是平湖界,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图源:金山区档案馆)
闵行区
七宝塘桥
位于七宝镇,原名蒲汇塘桥,跨蒲汇塘,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桥为三孔石拱桥。(图源:闵行区档案馆)
靖安桥
位于马桥镇,始建于明代。单孔石拱桥,花岗石和青石混砌,东西向跨茜蒲泾。桥顶刻有荷叶莲蓬螺旋纹,桥额镌楷书“靖安桥”。(图源:闵行区档案馆)
尚义桥
位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尚义桥系石拱桥,由四块条石拱成为梁桥座。桥面由石面铺成,次第成阶梯式,桥长十四米,宽二点五米。(图源:华东师范大学)
嘉定区
登龙桥
位于嘉定城中心练祁河与横沥河的交汇点、城内四条大街的交汇点,始建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图源:嘉定区档案馆)
聚善桥
位于嘉定镇西大街,俗名虬桥,跨练祁河,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桥由多名妇女捐助,故又称为女桥,桥梁内拱板石上刻有捐资女性的姓名和事迹。(图源:嘉定区档案馆)
高义桥
位于嘉定镇西大街,又名“高僧桥”,始建年代不可考,明万历三年(1575年)重修。(图源:嘉定区档案馆)
天恩桥
位于南翔镇永丰村,又名“真圣堂桥”,为嘉定境内现存最大的三孔石拱桥。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天恩赏月”被列为“槎溪十八景”之一。(图源:嘉定区档案馆)
松江区
望仙桥
位于方塔园内,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它是上海最古老的石梁平板桥,也是上海独一无二的典型宋代梁柱式木石结构桥。望仙桥与园内方塔遥相呼应,古桥古塔相映生辉,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图源:松江区档案馆)
云间第一桥
云间第一桥——跨塘桥,位于松江中山西路花园浜南,原名安就桥,始建于宋代。古桥三拱石桥,南北向跨于古浦河上。(图源:松江区档案馆)
大仓桥
位于松江中山西路,原名永丰桥,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重建,桥身刻“重建永丰桥”五字。因桥南有松江府粮仓水次西仓,故俗称“大仓桥”“西仓桥”。青石砌筑桥身,青石护栏,桥墩上方刻莲花图案。(图源:松江区档案馆)
杜公祠桥
位于松江二中校园内,始建于清代。(图源:松江区档案馆)
宝山区
大通桥
位于罗店镇,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资料图)
丰德桥
位于罗店镇,又名张家桥,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建。(图源: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
宝善桥
位于月浦镇,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图源: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
徐汇区
宾贤桥
该桥原横跨今龙华乡东湾村西首中心河,因历史上乌泥泾有“宾贤里”的称号,故该桥被命名为宾贤桥。民国初年由原简易石板改为花岗岩条石桥,桥身刻有“宾贤桥”名及装饰花纹。后迁移至华泾路190号华泾公园内。(图源:徐汇区文旅局)
长宁区
香花桥
原位于法华禅寺前。北宋开宝三年,法华禅寺在李漎泾北岸兴建。随着香火日盛,乡民聚居,以法华禅寺为中心的法华镇日益繁荣,李漎泾上建起10余座桥梁供两岸行人南来北往,香花桥便是其中之一。1958年法华浜填埋后,香花桥被移至中山公园牡丹亭内。(资料图)
普陀区
绿杨桥
位于桃浦镇春光村李家浜北段,又名洛阳桥,始建于南宋年间。桥身为五跨平梁桥,花岗石质,长16余米,宽1米多,桥墩用块石垒砌,桥面用三条石板并铺。(图源:普陀区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