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篮球培训机构,澧县篮球培训班

(作者李继安)去年,我听父亲说四中要合并了。当时我也没太在意。最近陆续看到几位校友的纪念文章,知道这一天真的近了。从我记事起,四中就是我父亲的工作单位。后来我们兄妹都在这里度过了中学岁月。那个曾经的家——澧县第四中学——真的要成为历史了,当我回到脑海时,我会充满感叹和悲伤。打开记忆的闸门,留在中学的是一个又一个片段,那么温暖,那么难忘。记住一些,作为对母校的纪念,以示对老师们的感谢和感激。

  蠡县第四中学位于车溪村。早些年,只有几间没有围墙的平房。周围是农田和晚上做饭的烟雾缭绕的农舍。那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农村中学。饭后,尤其是晚饭后,经常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或老师走在油菜田、麦田、稻田之间的田埂上。那时候相机还是个稀罕物,不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丽照片。虽然没有照片为证,但在走访了多所名牌大学后,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四中视为田园美景的典范。到我上中学的时候,四中又多了两栋教学楼(一栋两层,一栋三层),四中的规模超越了美丽。

  谬赞

  第一任班主任是范连琼,语文老师,温柔而严厉。我因写错别字或误用标点符号而受到批评。第一学期期末放假前的班会上,范老师像往常一样在为假期做着各种告诫。突然,她止住了原来的话题,直接夸我说:“你看李继安,专心读书!”我应该脸红的,不仅仅是因为老师的表扬,还因为我在专心看小说,而且是她说话的时候。中学的经历有很多被老师表扬的,也有很多被同学表扬的。高三的一段时间,课间经常和同学摔跤,连续赢了好几次。没有丝毫自大的感觉,我脱口而出,“压倒一切。”一抬头,只见同桌黄连连点头赞许:“好一个压倒性的。”我知道他赞美的是更高更广的“一切”,他的肯定把我带到了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大学的时候,面对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我和王三意写过信,互相鼓励:“绝不低头,要藐视一切困难。”后来我知道,被肯定,被期待,是会在少年身上产生奇迹的事情。

  宽容

  第四中学有一个图书馆。那时候有一个教室那么大,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老师借书也没什么限制。作为四中老师的孩子,我占了便宜。父亲把小学到中学的小说几乎都借出去给我看。当然,看小说的尴尬不止一个。高中的班主任老师是万建祥。有一年,学校组织挖鱼塘。我们高三班是主力。工作了一天,腰酸腿疼,特别是刚拿到一份《火与剑》。哥萨克英雄让我爱不释手。我下定决心以后两天不上学在家看鱼塘,就让姐姐给爸爸带个话,让他请假。第二天,妹妹到了学校,看到爸爸,大声说:“爸爸,我今天不想来了。他只想在家看小说。他让你向万老师请假。”结果万老师直接回应:好的,知道了。我知道万老师在我旁边,我姐也是为我不好意思。我知道的时候也很不放心,结果万老师再也不提了。《火与剑》学校图书馆只有第一册,一直被引用可惜。多年以后,我在深圳书城看到第二卷,为了拥有它,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先科唯智全集》。这个时候,揉揉这本书,没有一口气看完的冲动,只有对老师的宽容和善良的感激。四号馆的上百部小说,是我对社会和人生的主要“体验”,美好生活的样本来自这些书,也一直是我努力的源泉。

  http://

  直到初三语文我才找到自信。当时我的语文老师是唐先生,他的作文题目是《母亲》。唐老师对我的作文评价很高,尤其是文章中的那句话: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和眼睛因烟熏而失去了光泽。唐老师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真实的细节才会生动,真实的感情才会动人,好文章在于真实。”我一下子就知道怎么写作文了——写自己熟悉的,有真情实感的东西!后来我知道了“不诚实没有任何意义”,知道了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信条,然后知道了这是所有文明的共识。唐老师知识丰富,思维敏捷。那时候,智力竞赛还是一件新鲜事。那一年,澧县举行了全县初中知识竞赛。唐老师是我们的教练和队长。比赛一开始,我们队总是在第一组。我们又赢了回答环节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第一次打破了平局。第三个回答大意是非洲草原上有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如果一夜之间消失了会怎么样?我们抓住这个问题,我回答:“最终,食草动物会大大减少,甚至消失。”裁判是对的,我们非常兴奋,我们遥遥领先。第四个问题刚刚结束,一个看起来很年长的人走到台上和裁判交谈。然后裁判宣布之前对我们的判断是错误的,食草动物的数量应该有所增加。这样我们队不但不会加分,还会按规则扣同分。我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在懵懂的状态中度过了后半生。结果我们没进前三。直到比赛结束,我们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或上诉。虽然唐老师和学校从来没有批评或抱怨过我们的失败,但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失败的阴影,因为之前,我把聪明当成人生最高的奖赏,努力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聪明。这次失败终于让我放下了聪明脸,只读为用,以此来获取力量。我也逐渐学会更多的按照自己内心的尺度去判断,而不是别人的态度和看法。多年后回想起来,这是我这辈子最感激的失败之一。

  真实

  初三的语文老师是李,名字和年龄都和我爸爸差不多,不苟言笑,遇事随遇而安。那时候因为喜欢看欧美小说,所以作文里总是用各种复杂的句式和晦涩难懂的词语来表现自己的才华。李老师直言不讳地对我说:“简洁是作文的好技巧。古今有哪些好文章不是简单易懂的?”以后每当我有所进步,李老师都称赞我的作文是范文。一年后,我逐渐学会简单地理解它。李老师总是提醒我们要正确思考。

  

反面、多角度,思考有深度文章才会有深度。还记得他举的人脏水还是水脏人的例子:人洗澡时是人脏了水,人掉进污泥潭里就是水脏了人。每当有人提醒我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就常想起李老师说的这个例子。

热爱

初中物理老师韩俊初老师,高中物理老师是刘志梅老师。当时两位都是很年轻的老师。一段时间韩老师房间写字台对面的墙上挂着斗大血书的“拼搏”二字,应该是一场日常篮球赛撞伤鼻子后的副产品,却也宣示了韩老师的个性。韩老师上课情绪高昂,肢体语言丰富,仿佛他要用自己的身体向你呈现正在讲的那个物理定律或者物体运动。刘志梅老师的课堂上总有许多不经意的发问(却是需要思考后才有答案的),同学们也总是随口做答,记得我也是热衷者之一,物理课堂经常是思维共鸣的场所,确实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两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特点,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都欢迎同学参与,我是积极参与者之一。虽然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只有出意外才会失败的实验,但那时的我体会到的是:一个“世界”完全按设计与预期来展开。这带给我近乎宗教般的体验。后来大学选择电子工程,职业选择作产品研发,都是因为沉迷于这其中的“宁静与喜悦”。二十多年前我和一群同样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一起,在老板创造的一个好的公司平台上誓言要做世界上最好的产品,而起点几乎是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经过七八年努力略有起色,十五六年后有部分产品能领先,二十年后主要的产品领域都领先对手。一路走来其实收获最多的是波折与失败,始终支撑自己的是对物理的热忱。

先来后到

那时我们学校最南边一排是由教室改成的简易教工宿舍,紧挨着的一排房子是由教室改的女生宿舍和小卖部,小卖部前新修了两个水泥的洗衣台和一个清洗衣服的水池,每天晚饭后洗衣台与水池边总是很热闹,偶尔我也会去那里洗衣服。一次我听到一个温和的女声:“先来后到,要知道先来后到哦!”原来是苏梅英老师在提醒那些有意或无意中插队的同学,后来这个新修的洗衣场所就一直是一个热闹但有秩序的所在,我也第一次学到了”先来后到“这个词。苏老师优雅美丽,嗓音温和好听,她也兼管着女生宿舍。每天晚上熄灯铃后,随着她温和的声音响起,叽叽喳喳的女生宿舍很快就安静下来了。苏老师没给我们上过课,直接接触不多,不过在初三那次智力竞赛失利后,她看出我的挫败与落寞,一次偶遇时对我说:别在意竞赛的结果,那并没有多重要,不代表什么。我始终记得她眼含的笑意与鼓励。到高中时她的突然离世,令我感到特别的悲戚与伤痛。以后看到世界各地各种形态的排队,我知道我们的文明里这叫先来后到。

信任与自由

数学和化学是自己中学阶段学得最轻松的科目。初中的数学老师是裴宏平,令人印象深刻,他儒雅严谨,讲课清晰、简明扼要,在年轻老师中应该是很突出的。高三的数学老师是严其伦老师,严老师与我父亲差不多年纪,和高三其他几位差不多同龄的老师一样,他们自己都只是高中毕业,靠自修与自悟站稳在高三的讲台上。严老师知道各种各样的难题并且乐见你为此抓耳挠腮,他也热衷于为你释题解惑,而且常常是你问一个点他却想给你讲明白一整个面,不过这偶尔也给同学额外压力,以至于不敢轻易发问。前几年严老师生病很快不治,事后听到不胜唏嘘,严老师热情、聪明的眼神和长挂嘴角的笑意如在眼前。初中和高一高二化学老师是王勇老师,高三化学是我父亲李绍银教的。王勇老师也是年轻一代的老师,很多同学化学学得轻松且成绩不错,都归因于王老师好的启蒙。王老师待学生亲和,对年长老师敬重,富有传统待人美德。到高三时化学已没有新课要上,我父亲主要给我们作知识梳理和面向高考的复习,那时他经常会发一些练习题或者检验性的考题,我基本上仔细看一遍就知道自己不会的在哪里了,卷子一般不具体做也不上交。父亲在我解释过一次后就再不过问了,这种信任在高三的最后几个月就更普遍,几乎每科老师都会这样,自己什么弱、缺什么、怎么补自己最清楚,老师随时都在教室,但他们鼓励同学们主动自我安排学习。事实上那段时间我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重点、自己的做法。这一阶段自主学习的历练,我觉得是中学和大学间最好的接轨,是我们这些乡村中学的学子进了大学后还都能学得主动、能取得不错成绩的原因。记得化学还有个小插曲,父亲在高三预考阅卷后一回家就问我一道填空题的做法,我通常做过就忘,偏这道题费了些思量还记得,告诉他后他笑着说:果然是你的,你这次得了县里唯一的满分。原来父亲是这次县化学阅卷组的组长,阅卷要结束时有个阅卷老师拿着一份考卷来向我父亲据理力争,认为这道填空题这样作答也是完全正确的,不应该扣那一分,我父亲本不同意修改分数,怎奈那老师的大嗓门坚持而我父亲又是最讨厌争吵的,就同意改了,过后我父亲再看这份试卷,觉得有点像我的笔迹,这才有了前面的问答。因为常常不交卷,父亲对我的笔迹印象不深。领导与责任

我有印象的四中的校领导第一个是马俊校长,他宽厚、爽朗、声音洪亮、身材魁梧。记得马校长爱好打篮球,四中很早就有一个标准的水泥篮球场应该和他的大力支持有关,印象中年轻男老师几乎都热衷篮球,除了前面提到的韩老师、王老师,篮球场上的明星还有李兴东老师、黄道贵老师等。四十岁以上的老师中记得有马校长、张儒新老师、成铸成老师、张绍芝老师等,他们也都是篮球场上的常客,晚饭到上晚自习课之前,常常有一场篮球比赛,周围站满了吃过饭或还端着碗的师生啦啦队。记得李兴东老师是获得女生啦啦队支持叫好最多的明星。篮球场上的亲密冲撞与场上场外的呐喊助威声,是四中成为一个振奋、亲密的团队的升华剂。很快马校长就高升了,四中的篮球传统一直保留着。87年参加高考时,他作为主管副县长来视察,进到我所在的考场,在我身后足足站了3-4分钟,我忙着答题顾不上打招呼,不知道他是否认出我是他原来学校的学生。

第二位是李生炮校长,李校长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学识渊博,每周一的晨练后例行训话条分缕析、引经据典、切中要害,没有一句套话。对于向来害怕在人前说话的我他是神一样的存在。对李校长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的自我检讨――因为他小孩的顽皮引发了一场小小的火灾。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位领导当众认错、承担责任并真的像我们学生一样做检讨,我想李校长也是文革后优良学风校风的倡导者、践行者,他是教历史的,虽然只是在一所乡村中学,但他必定是以对师生负责也就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履职的,这让四中师生对他更生了敬重。

到高三时四中又迎来了一位新校长――赵众仲老师。赵校长也是文革前的大学生,他是一个声如洪钟、激情似火、嫉恶如仇的领导,完全看不出岁月对他有任何消磨与消耗。才来半个月,他就把我们高三同学走路疲疲塌塌的毛病改了,走路就得是行如风!到如今每次陪太太逛街都会被数落:散步就像是在行军打仗。赵校长教我们以激情面对学习与生活,这是一生的财富。

我在中学虽然一直是学习委员,其实是一直只管自己学习,没作啥管理对班级也没啥贡献。工作后开始是醉心技术,后来不得不做些管理,到后来管理成份愈来愈重,三位校长与老师们曾经的行止是自己最真切的榜样,渐渐也悟出来承担起完全责任是做好管理的法门。那时的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是负重前行的人,是他们的肩扛手提,给我们抬出了一个激情燃烧的八十年代!

努力改变命运

拥有田园之绝美的澧县四中,生活是清苦甚至是极端清苦的。我因为父亲是学校老师,吃的是老师食堂,要明显比学生食堂好一些。不过高一、高二时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我和妹妹中午和晚上都是跑回家吃饭。当时家离学校近一点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以这种方式解决吃饭问题,不少同学都是健行者或者自行车高手。到高三大家基本上吃住都在学校了,记得那时王三一每天早餐的标准配置是8两米饭,其他男同学也都差不多,一般也是6-8两,最少也得吃四两饭,三餐的菜基本上就是水煮当季菜(白菜、萝卜、南瓜),菜一般5分钱一个。每一顿都是风卷残云,这是一群心怀梦想、努力改变命运以致于吃啥都香的人。

除了饭菜的清苦外,四中还有一个最大的弱项就是经常停电,那时每个人的书桌里都会有一个用空墨水瓶自制的简易煤油灯,高三时每遇停电,就听到划火柴的擦擦声,很快教室又被一盏盏小灯照亮,有时停电一整晚,你会看到同学们的脸像一个个红扑扑的苹果,鼻孔边有或深或浅的油烟的痕迹。下晚自习走出教室,这一群缺氧的“红苹果”都带着收获的满足。

四中的学子都来自乡村,质朴本真。不管是否同一届的,多年后相见,握起手来都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共同的来源使大家亲密、惺惺相惜!一直认为四中就是世上最好的中学,一直在心里深深地感激母校、老师和同学们!

是为纪念!

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实性请自行核查,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484479098@qq.com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0)
陈的头像
上一篇 2023年 6月 15日 上午10:25
下一篇 2023年 6月 15日 上午10: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