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常规赛结束后,MVP评选突然成了热门话题。本赛季MVP的评选规则又变了。CBA公司推出了一套所谓的公式计算,最后得到了一个所谓的累计贡献数据,这也成为了MVP评选的重要参考。我以为在所有本土选手中,如果按照这个数据从上到下排名的话,关于人选是没有争议的。
但是CBA公司不得不在这个数据的排名上设置一些壁垒,使得争议一下子就出来了。很多有资格的媒体人拿到候选人名单后,发现要投票的郭不在候选人名单上。终于把规则说清楚了。进入季后赛的12支球队中只有一支能够成为候选人,这也是郭无缘MVP候选人的原因。
从12支球队球员计算出来的所谓最高累计贡献值中,北京首钢的朱彦西最高,为3.01分,而深圳的沈子杰是全联盟最高的球员,为8.81分。从数值上分析,两者相差5.8,确实有点大。简单来说,差不多三个朱彦西加起来,只有沈子杰的累计贡献值才能达到。换句话说,朱彦西成为MVP候选人有正当的理由吗?
事实上,这不是朱彦西和首钢的错。相反,首钢和朱彦西自己成了受害者。被CBA公司牢牢拼在一起,CBA真怕首钢队没话题,逼着北京首钢制造热点话题。这个所谓的累计贡献值也说明首钢阵容中球员的贡献值并不高。
其实如果刻意增加评选规则来阻止郭成为联盟MVP,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郭踢得好不好,有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球迷自然心中有数。但是,把无辜的首钢和朱彦西牵扯进来就有点过分了。CBA忘记了全明星赛中王小慧的票王了吗?如果媒体人真的评判朱彦西,姚明将是唯一一个打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