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7日到12月24日结束,首届中国足协U23联赛敲响了金钟罩,在密集的日程安排下撤退。
这场比赛有多激烈?
小组赛第一阶段,各队在13天内打了7场比赛,每场比赛之间只有一天有时间休息。
第二个出线阶段,五天三场,密度和小组赛一样。但是因为竞争激烈,几乎每场比赛都会打加时赛,很考验球员的体力和意志。
在这两个阶段之间,车队只有时间让一周准备。
所以,一个身体素质过硬的团队;或者板凳深度足够不降低轮换力度的队伍真的能笑到最后。
拼体能,加时赛上优势明显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最终夺冠的上海上港U23队,队确实是16支参赛队伍中体能最好、球员最多的队伍。
通过加时赛逆转赢得一场比赛可能是运气,但上海U23队在第二阶段的赛事中夺冠,而且都是连续三场比赛进入加时赛完成逆转。一定有原因。
在1/4决赛与江苏苏宁、半决赛与山东鲁能,以及决赛与上海绿地申花的比赛中,上海队以首球失球组织反击,随后在比赛最后阶段以比对手更好的体力发起围攻,扳平比分。
上海的身体优势基本在下半场开始显现,在加时赛阶段更加明显。尤其是最后一场对阵同城德比对手,申花在加时赛中被彻底拖垮,让上港连进三球,自己却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为什么上海的身体素质这么好?不得不说,球队的教练组里有曹晓东,这位国内知名的体能教练。参加U23联赛的上港队主力框架来自2017年全运会冠军队,而这支队伍从成立开始就在曹晓东的带领下进行体能训练,所以体能一直是它的强项。
2013年上海U20男足参加全运会时,其体能教练也是曹晓东。当时这支不被外界看好的队伍,凭借着出色的体能,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最终获得了冠军。半决赛,是和浙江队的点球大战,决赛,东道主辽宁队被拖入加时赛。那场决赛的剧情和这场U23决赛很相似。在加时赛中,精力充沛的上海队凭借李浩文的进球获胜。
“这种比赛如此密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只有一周时间。最重要的还是看球员本身的身体基础。”昨天决赛后,曹晓东说,“当然,我们这周也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
很显然,上海U23队的球员从小就有很好的身体基础,所以在如此密集的赛程中依然能有出色的身体状态。
拼板凳,替补球员屡屡建功
上海U23队的身体优势除了大家出色的体能,还在于可以上场踢球的球员多。
在U23联赛的一场比赛中,最多只能更换6球员。如果替补和主力差距不大,那么主教练排兵布阵毫无疑问会有很多技巧。
以U23联赛决赛为例。最终获得比赛最佳射手的李浩文替补出场;下半场,发挥出色的贾替补出场;已经在中超和亚冠踢过球的于浩,一直是国青队常客的高海生,还有奇兵郑浩干,都没能首发。
当上港主教练程耀东落后需要调整阵容和战术的时候,这些替补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
扳平比分的进球与两名替补球员有关,贾角球助攻于昊头球破门;超出比分的进球是高海生远射导致申花门将脱手,随后郑浩干将比分补上;第三个进球,李浩文助攻郑浩干单刀破门,也是替补做出的;最后一个绝杀比赛的进球还是来自替补上场的李浩文。
主教练程耀东也在球队夺冠后表示,因为他身体素质好,球队替补席上有了新生力量,所以大家对落后的局面都很淡定。
“三场比赛都是先落后一场,而且都打了加时赛。这很难。我还是很满意我们能在比赛缓慢的开局中相信自己,在困难的时候没有大起大落。此外,我们可以在这场比赛中更换六名球员,这使得我们的战术更加丰富。我们在比赛中的很多进球都是换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