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广州在今年亚冠小组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0-1不敌日本川崎前锋。这是一个预期的结果。随着这场比赛的结束,广州队以六场比赛全部输球且一球未进的战绩结束了马来西亚之行。但是,不要因为广州队第一场8-0输给川崎前锋,最后一场只丢一球,就认为广州队进步了。中国足球如何进步?
1、丢24球 阿Q精神
早在亚冠开赛前,笔者就明确表示希望中超选择退出今年的亚冠,至今仍持此观点。因为如果派队参赛,很明显就是“出丑”,进一步让中国足球难堪,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足球的笑话。实际情况是一样的。
以广州队为例,6场比赛共丢24球,场均丢4球。每场比赛控球率都超过30%,至少连20%都没达到。一场比赛,广州队总传球次数至少200次,而对手一场比赛至少4500次。上一场比赛,川崎前锋传球799次。至于攻和射,恐怕就不用多说了。每场比赛,对手都在进行半场进攻演练。那么,这种比赛和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
川崎在第一轮以8-0获胜。川崎在今晚结束的第二轮比赛中仅以1-0获胜。单从分数来看,似乎确实是进步了。但一个现实是:川崎考虑的是要出线.然而川崎晋级的机会很小。只有在柔佛、马来西亚和蔚山现代同时战平的情况下,川崎只要以微弱优势击败广州就能出线。当时柔佛、蔚山、川崎各得11分,然后对比三支队伍的胜负关系。三支球队都是5分的时候,川崎因为净胜球(4)排名第一,蔚山(0)排名第二,柔佛(-4)排名第三,所以川崎可以出线。但是,如果柔佛和蔚山赢了,无论谁赢,川崎都会被淘汰。即使是小组第二,和其他小组相比也处于劣势,不可能出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与广州队的比赛中打进一球就足够了,然后等待柔佛与蔚山队的比赛结果。所以川崎队一开始就派所有替补上场。在上半场打进一个早期进球后,它一直在等待另一场比赛的结果。最后时刻,柔佛打进制胜球,川崎被淘汰。
知道了这个背景,我认为0-1输了就是进步,是典型的“阿q精神”!当然,我并不是要否定球队和球员在比赛中的努力。然而,足球比赛从来都是以输赢论英雄,目标永远是赢。广州队什么时候因为丢了一两个球而沾沾自喜了?
2、从“0比8”到“0比1”
当初广州队坚持要去亚冠。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经过10年的运作,足球运动员已经可以自给自足。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亚洲最大的足球学校已经建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0年来培养了什么样的球员?派一群连国内职业赛场都没踢过的年轻球员直接去打亚冠,是不是亚冠的水平也下降了?还是仅仅为了愚弄中国足球?
不考虑其他因素,单单足球本身。由于实力和水平有限,广州队几乎采取了“退缩”的策略。采取这样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防守中,对于一个个体球员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或者第一选择?“位”“球”“人”之间应该先选什么?至少从亚冠小组赛广州队的6场比赛来看,暴露出来的最大防守问题就是“看球不看人”!而这恰恰是最差的选择,因为防守的第一选择是“位置”,第二选择是“人(也就是对方的进攻球员)”,最后才是“球”。但首先,球员只是盯着球,并不会关注身边的进攻球员,更不会关注“位置”。球员在防守中的“位置感”极差,甚至基本没有“位置感”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球队重心全部在防守端,防守球员多了,失球数量还是蛮多的,场均失球4个也很正常。不仅如此,在一对一防守中还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面对对方的持球球员,我们的球员在防守中不敢前压或抢,而是一味后退,与对方的持球球员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当一个人的身体和能力远不能对抗对手的时候,对手和对方球员保持这么远的距离,很容易突破防守,这是很正常的。
这样一系列细节反映出足球学校的比赛训练存在严重问题。所以我们有理由提出这个问题:过去10年来,足校所聘请的那些号称“一流外教”的教练,都是些怎样的教练?在国内青少年比赛中拿了一个全国冠军,因为都是低水平的,这说明足球学校培养了高水平的后备人才?
还记得阿费夫、莫伊泽等20出头就代表卡塔尔参加世预赛的年轻球员吗?看看卡塔尔的精英足球学院,对比一下。
曾经号称“亚洲最大足校”以及所培养出来的年轻球员,也许就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差在哪里了。足球运动员的培养,不是靠“喊喊口号”就可以做到的,因为中国足球从来就不缺口号、不缺豪言壮语。
所以,从“0比8”到“0比1”,别再扯所谓的进步了。面对现实,承认差距,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这是广州队也是中国足球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