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麦总冠军》是一档旨在传递健康、快乐、积极的体育精神的泛体育脱口秀节目,于今年2月在上海录制上线。按照原定计划,节目每周六更新,每期节目有一位嘉宾指导四位选手。赛制和进度会参考NBA,这是体育赛事中公认最成熟的职业联赛之一。通过出道、常规赛、复活、季后赛、总决赛,在6月份由线下观众和嘉宾投票决出冠军。然而,当花样游泳世界冠军黄、英雄联盟官方中英双语主持人、警官水晶、体育解说员黄健翔等几位明星嘉宾和参赛选手相继登场,节目反响逐渐升温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收视趋势和节目组的士气戛然而止。
(节目总策划、脱口秀演员阎石(左)和嘉宾、体育评论员黄健翔正在沪录制)
无奈在家停工两个月,节目组迅速用理智支配情绪,首先通过分析节目的制作成本,评估下一次开播的计划。《开麦总冠军》有固定的节目流程和模式,每周一集在大片电视客户端独家播出。同时,短视频在Aauto更快、微博、好看视频等平台分发。作为一档小型脱口秀节目,导演组从策划之初就坚持了轻制作、模块化场景的原则。制作成本中,舞美的费用只占10%,包括场租、场景搭建、灯光布景等。这样的轻综艺节目,主要支出是嘉宾和主持人的报酬,以及工作人员和编剧的报酬,各占30%左右。其余费用包括20%左右的差旅费和10%左右的剧组日常费用。上海疫情期间,近三分之一来自上海的选手被迫留下,节目录制因无法组织现场观众而中断。在疫情防控趋于好转的5月,节目组在综合考虑节目模式、上海防疫要求、支出比例等因素后,果断决定:异地重启!
都说娱乐圈是人脉圈。有了以往的积累和多次的远程走访,节目组很快在成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室和何志的拍摄团队。因为节目的标准化制作,复工的过程组织的很好,新老团队从远处跑进来。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场地搭建、岗位组建、内容统筹等多项核心事项,并于6月6日顺利开始复工后的首次录制。
(《开麦总冠军》完成了工作室在成都的复制)
风景的问题解决了,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新团队一改难度为亮点,调整邀请了几位四川本土嘉宾,包括前“国际”马明宇、体操世界冠军冯哲等。他们自然、接地气的表演正好符合脱口秀的“草根”气质,既保证了现场的人气,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差旅费增加。事实上,《开麦总冠军》从节目前期就严格控制了明星片酬的开支。该节目总策划、著名脱口秀演员阎石表示:“‘开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麦,原本是脱口秀中一种更休闲、门槛更低的线下表演形式,更倾向于为新人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从一开始,节目的定位就不是一味追求明星效应,而是尽可能挖掘普通人,因为脱口秀本来就是一种草根文化的反映。”第一季《开麦总冠军》名选手中,只有一半左右是全职专业脱口秀演员,其余都是非专业演员。他们的职业包括广告文案、瑜伽教练、大学老师、编剧、IT工程师、节目主持人、大学生等等。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运动,他们都分享着运动所传递的快乐、自律的生活态度。
(四川本地客,体操世界冠军
压缩舞蹈成本,严控明星相关支出后,节目组有更大的自我驱动力去深耕内容。据阎石透露,节目在2月份开播后,一周接一周的制作频率让导演组疲于奔命,一度觉得陷入了瓶颈。疫情期间的停工让大家有了一个调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回来。作为主持人的演员陈天一在节目中开玩笑说:“冠军路上,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脱口秀的创作也是如此。写爆梗的都是半铺。我现在已经把这一段铺好了。别问我梗在哪里。梗已经在路上了。”在收官之日,这条“爆款梗”之路不再告急,导演组和选手们在无意中获得了一次充电的机会,也让节目后半段的内容质量更值得期待。根据新调整的安排,节目将于8月录制,9月播出。
不考虑时间和世界,在即将结束的6月,在业内人士的努力下,娱乐市场逐渐恢复了活力。更难能可贵的是,经历过困难的业内人士,以稳中求进的态度和智慧,看到了新气象。
资料来源:Beiq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