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拥有这份手稿的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并不是我们熟知的谢菲尔德星期三队,也不是成都球迷熟悉的谢菲尔德联队。
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857年,被国际足联认定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足球俱乐部。
从世界上第一部足球规则诞生至今已有155年历史,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足球规则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在看来理所应当的判罚,在当时也许是不可思议的。而最近关于修改足球规则的新闻又一次摆上了台面。基于此我们就一起回顾足球规则的进化过程。
1823年——手球
1823年的一天,一个名叫威廉-韦伯埃利斯的学生,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改变整个世界足球面貌的里程碑事件。这天,这个15岁的男孩在和同学一起踢球,他在比赛进行中突然间抱着球跑向了球门。这个看似很简单的动作竟然将足球世界分成了两部分:允许用手持球的成了橄榄球,允许用脚踢头顶的成了足球。自此英足总在起草章程时就有一条明确规定:禁止用手持球走。
1867年——角球
角球是仅限于英式足球的专业术语。1867年,谢菲尔德俱乐部第一次在著名的“谢菲尔德规则”下实行角球规则,并在1872年被国际足联采纳使用。
1891年——点球
1891年的一天,英国诺丁汉郡和斯托克城两家俱乐部进行一场足球锦标赛。斯托克城的一个中卫带球冲入禁区被犯规,而根据当时的规则,禁区内犯规的罚球也要有人墙,这使得近在咫尺的斯托克城队的罚球无缝可钻,最终是以0-1败下阵来。这场比赛引发了关于点球规则的大讨论。同年9月英足总宣布以后凡是在禁区内罚球时只允许门将一人把守球门,并确立了门将防守区为点球区。
1891年——中立裁判
在1890年以前的比赛是由双方各出一名裁判来担任场上执法,直到1891年,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持中立态度的裁判——一名主裁和两名边裁。
1925年——越位
在1925年以前,越位规则可谓是俱乐部之间最容易引发争议的规则。当时英足总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采用了“除门将外至少两名防守队员”的规则。这个规则一直使用到1925年,改成了现今熟知的“除门将外至少一名防守队员”的规则。这个改变直接导致了进球数飞快的上升。
到1990年,国际足联将越位规则修改为允许进攻方球员可以和除门将以外最后的的防守方球员位于同一条线上。而到了2003年,FIFA又提出了比以往更为严格的判罚指引:如果得球队员不处在越位位置,即使同一时刻有本方球员在不实际影响比赛的前提下处在越位位置也不会给予判罚。这样就可以通过多次合法传球瓦解对方的进攻,从而制造更多的进球机会。
1970年——红黄牌
在红黄牌问世之前,裁判对于球员实行警告或罚出场外的判罚时,只能用语言或手势来表示。但如果是在国际比赛上就会有语言和手势不统一的问题。国际足联在1970年世界杯上决定使用红黄牌制度。在FIFA技术小组在赛后的报告中指出,用红黄牌来表示警告或罚出场外的做法应该在所有比赛中普遍使用。
1996年——金球制
为了阻止像阿根廷这样只依靠点球大战获取胜利的球队,1996年FIFA开始正式实行“金球制”,即在加时赛中打进一球比赛就宣告结束。而在同年的欧洲杯决赛上,比埃尔霍夫成为了在此规则下第一个在国际大赛上打进金球的球员。
但由于金球制胜的规则不能完全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2003年FIFA又推出了“银球制”,即如果在加时赛上半场结束前领先比赛就将提前宣告结束。2004年2月在国际足联第118次年会上,“金球制”和“银球制”这两个颇具争议的规则被废除。
2014年——门线技术
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赛场上,门线技术也成了众多球迷所关注的对象。门线技术是由德国一家名为GoalControl的公司研发,其原理是利用14台高速摄像机向数据间传送数码照片,经过数据自动分析再把结果发送到裁判所戴的特殊手表上,如果进球有效手表会显示“goal”(进球)。而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秒钟。
2014——泡年沫喷雾
2008年,一位名叫帕布罗-席尔瓦的体育记者在针对罚任意球时防守方人墙位置的争执,而建议发明一种可以划清人墙位置的装备,泡沫喷雾器便就此诞生。这个装备很小,可以挂在裁判的腰间而不影响其执法。同时这种泡沫不含任何有毒成分,在两分钟之内就会自动消失,不会在球场上留下任何的痕迹。同年在阿根廷联赛上就开始首次使用了这个新式装备,很快泡沫喷雾就在整个南美赛场风行一时。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这款发明已久的装备终于亮相世界大赛,并由此开始在全球推广。
2018年——视频助理裁判
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e),是足球专用术语,意指视频助理裁判,其实质是使用视频回放技术帮助主裁判作出正确判罚决定——VAR本身不会作出任何决定,而是帮助主裁判作出决定。
2018年3月16日, 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表示,国际足联决定视频助理裁判技术(VAR)应用在俄罗斯世界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