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介绍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
北京冬奥会运动项目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
冰上项目介绍(一)短道速滑
短道速滑(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全称短跑道速度滑冰,是在长度较短的跑道上进行的冰上竞速运动。短道速滑起源于加拿大,当时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爱好者常到室内冰球场上练习,随之产生了室内速度滑冰的比赛。20世纪初,短道速滑逐渐在欧洲和美洲国家广泛开展。1975年,国际滑冰联盟成立短跑道速度滑冰技术委员会。1981年起,开始举办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1988年,短道速滑在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被首次列为冬季奥运会表演项目,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将短道速滑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短道速滑由国际滑冰联盟管理,该组织于1892年在荷兰成立。国际滑联组织的短道速滑比赛主要有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世界短道速滑青年锦标赛等。
场地
短道速滑比赛场地的大小为30×60米,场地周长111.12米,直道宽不小于7米,弯道半径8米,直道长28.85米。为确保运动员的安全,赛场四周要安放泡沫防护垫。
装备
短道速滑项目用品主要由冰刀和鞋子、冰刀养护用品和防护用具组成。根据规定,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必须要穿着以下防护装备:短道速滑安全头盔、耐切割手套或皮革制成的连指手套、由防割防扎耐用材料制成的护踝、长袖长裤连身服、带有软垫的硬壳护膝、能够保护颈部动脉的护颈。冰刀短道速滑的冰刀与长道速滑的冰刀虽然从外观上看有较大的区别,但其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短道速滑的赛道有许多弯道、倾斜角度大。一场比赛的选手人数较多,比赛时选手躲闪的次数多,滑跑的速度快,这就要求冰刀能够适应比赛的特点。和普通冰刀相比,短道速滑的冰刀更高更短,弧度更大,这种设计使得转弯更流畅;刀托是可移动的,滑跑时选手可自行调节刀刃的位置。冰刀管必须是封闭的,刀根必须是园弧形。最小半径为10毫米。刀管最少有两点固定在鞋上,没有可动的部分。冰鞋短道速滑的冰鞋与长道速滑的冰鞋比较相似,不过它的鞋腰更高,鞋底、前鞋帮、后跟两侧都是硬性材质,其他部位为皮制。这样冰鞋更具稳定性,滑跑时的力量更大。防切割训练比赛服由于经常在比赛中发生运动员受伤的事件,因此在经过多年的观察后,国际滑联研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高危险区域包括颈部、腹股部、腋部、臀部、下臂、手部、膝盖。所以国际滑联从2003年7月1日起,要求所有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时候,必须要身穿防切割服,以保护自己的安全。头盔短道速滑选手使用硬塑料头盔来保护自己,以免遭撞击所致的伤害。短道速滑安全头盔应符合现行的ASTM标准。头盔必须有一个规则的形状不能有突起。防切割手套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手套主要以防切割为主,其次兼顾防水性能。所以大多数手套都会使用防切割材质并在手掌内侧挂一层胶,这样可以帮助运动员在弯道扶冰过程中避免弄湿手套。短道速滑手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运动员的左手五个手指都会粘有树脂或胶质的手指扣,目的是运动员在弯道扶冰的过程中减少扶冰摩擦力。
比赛规则
短道速滑以名次论胜负,赛制采用淘汰制。首先小组预赛,前2-3名进入下一轮,即复赛;以此类推,复赛每个小组的前2-3名进入半决赛,半决赛的前2-3名进入决赛。通常500米、1000米决赛只有4人参加,1500米决赛可有6人参加,3000米可有8人参加。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出发。首轮比赛站位通过抽签决定,其后各轮次均按照上一轮比赛成绩分配道次,成绩优者排在内道。比赛途中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可以随时超越对手。如用身体碰撞、绊人以及用手推拉等,则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违规被取消资格的选手无法进入下一轮的比赛。禁止脱离跑道、降低速度、冲撞、踢出局。冰上项目介绍(二)速度滑冰速度滑冰(Speed Skating)是以冰刀为工具在冰上进行的一种冰上竞速运动。在国际体育分类学上属于滑冰运动。它是指在规定距离内以竞速为目的的滑冰比赛,简称速滑,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脚着冰鞋在冰面上滑行,借助冰刀的刀刃切入冰面形成稳固的支撑点,通过两腿轮流蹬冰、收腿、下刀,滑进动作以及全身协调配合向前快速滑行。速度滑冰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早在十一二世纪,在荷兰、英国、瑞士以及斯堪的纳维亚一些国家的早期文献中就有关于将动物骨骼绑在脚上在冰上快速移动的记载,这是滑冰运动的早期雏形。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速度滑冰从英格兰和荷兰迅速传入其他国家,滑冰俱乐部也由此纷纷建立。19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建立全国性滑冰组织的要求开始产生。1879年,第一个全国性的滑冰领导机构—英国滑冰协会创立。1893年1月,在国际滑联的领导下,第一届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男、女速度滑冰分别于1924年、1960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速度滑冰最高级的组织机构国际滑冰联盟,1892年在荷兰成立。中国的最高级组织机构为中国滑冰协会,1980年在北京成立。
比赛规则
一般来说,每组由2名运动员组成。两条赛道中,内道起跑的运动员,滑行到换道区时应换到外道滑跑,外道运动员要换到内道。换道区,为了避免运动员冲撞,外道选手拥有换道优先权,如选手在换道时发生冲撞,则判内道选手失去比赛资格。
一般规则
起跑
运动员听到“各就位”口令后,须站在预备线与起跑线中间,保持直立姿势,听到“预备”口令后,应迅速做好起跑姿势,静止等候枪响。此时,运动员的冰刀不得越过或踏上起跑线,只能用冰刀的尖端触线。如果运动员有意不立即站好位置或在鸣枪之前跑出,即为犯规。应叫回运动员,并对犯规者给予警告。如果由于某一运动员抢跑而引起另一运动员抢跑,只警告前者,不处罚后者。如同一运动员第二次抢跑即被取消其比赛资格。短跑道速滑比赛采用多人同组同一跑道同时出发的方法,规则规定400~1000米的半决赛和决赛,每组不能多于4人,1500米的比赛,每组不能多于6人。每组起跑时,横排不超过6人。运动员起跑时站的位置在检录时由抽签决定。发令员喊“各就位”时,运动员须在各自预备起跑线后的位置,采取直立姿势静止站好。当“预备”口令发出后,运动员立即到各自起跑线的位置,采取起跑姿势并保持静止,等待枪响。滑跑运动员在比赛时须按照逆时针方向滑跑,须在自己抽签决定的跑道内滑跑,如侵人他人的跑道滑跑,则被取消该项比赛的资格。运动员若在滑跑中摔倒,站立后可以继续滑跑,但不得妨碍他人的滑跑,否则将被取消该项的录取资格。在进出弯道及在弯道中滑跑时,不得以缩短距离为目的而触及和穿过雪线,违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如果运动员被不属于自己的过失影响了滑跑,经裁判允许,可以让他重新滑跑,并取其两次滑跑中较好的那次成绩。但如果是因为冰刀损坏或冰场不洁而影响了滑跑,则不允许重新滑跑。 比赛均为逆时针方向滑跑。运动员在滑跑中若想超越前面的运动员,必须保证前面的运动员做正常滑跑动作,如果发生阻碍或碰撞,由超越者负责。但被超越者也不得用身体任何部位阻挡或推撞他人。任何运动员因不正常的减速而造成他人减速或发生碰撞,或故意横切、推人等妨碍、阻挡他人滑行,或缩短滑跑路线,或与其他运动员串通而不是靠自己实力来取得好成绩时,均为犯规,将被取消录取资格。当出现运动员被扣圈时,应沿外道滑行,给扣圈的运动员让出内道。交换跑道内、跑道的运动员滑跑到换道区时必须交换跑道。凡在换道区起跑的项目,开始起跑时不换道。内,外跑道的运动员同时到达换道区并进行滑跑时,要让外道的运动员先换进里道,处于里道的运动员必须在外道的运动员由其前面穿过后方可换道。在同一跑道内滑跑运动员在同一跑道内前后滑跑时,后者必须保持与前者有5米的距离,或者超越前者,但不得平行滑跑或带跑,否则予以警告,如再犯则取消比赛资格,并勒令立即退出跑道。后者可以由内侧或外侧超越前者,但不得妨碍前者,如因此发生碰撞,则取消后者的该项的录取资格。但在后者要超越前者时,前者不得阻碍后者的超越,否则将取消前者的该项录取资格。到达终点运动员到达终点,以冰刀触及终点线为准。如临近终点时摔倒,只要冰刀触及终点线,即可判作已到达终点,运动员摔倒后,可以伸脚力争触及终点线,但不得因此妨碍他人滑跑,否则取消其录取资格。接力接力比赛每队由四名队员上场参加。比赛采用接触方式,即替换的运动员滑到跑道上,让被替换的运动员接触后方可滑跑。接力替换的次数和每人滑跑的距离都没有限制,可一圈一换,也可一圈半,两圈或多圈一换,但最后两圈必须由一人滑完。如果滑最后两圈的运动员摔倒,可由其他队员接替。比赛方法比赛均采用淘汰制,以预赛、次赛、半决赛、决赛方式进行。在各赛次比赛中,每组前两名运动员参加下一赛次的比赛。人数不足的从该赛次的各组第三名内,按计时成绩选优补人。每名运动员参加每轮次比赛,都要根据在本组的名次计算行进分,下一项比赛的顺序根据每名运动员的累积行进分排列。3000米比赛的参加资格,是根据前几项累积决赛分的排列,只有积分前8名的运动员才有资格参加3000米比赛,而且3000米比赛只进行一次决赛。
场地硬件要求
速度滑冰跑道
速度滑冰跑道分为标准跑道和其他规格跑道。标准跑道是由两条直线跑道连接两条弧度为180°的半圆式曲线组成两条封闭的跑道。其最大周长为400米,最小周长为333.33米,两种跑道内弯道的半径不得小于25米,不得大于26米。如不能划出标准速滑跑道,可规定其他规格的跑道,划一全长不少于300米的双跑道,其内弯道半径不少于18米。换道区不小于40米,每条踟道宽不少于2米。
速度滑冰跑道分界线
两条跑道要用整齐的等线划分出来,并一直延伸至换道区(直曲段分界线处)。雪线要保证不冻结在冰面上。如无雪,可将宽5厘米的橡皮、木块或其他合适的物质涂上协调颜色代替雪线。在此情况下,弯道的前和后15米物块之间的距离为50厘米,弯道中间的物块之间的距离为1米,直道上物块之间的距离为10米。其他界线是否符合规则规定由裁判长确定。
速度滑冰跑道的丈量与标记应在离跑道内侧缘(分道线)0.50米处计算跑道。要用色线清晰标出起,终点线。所有的起、终点线均是与直道线或直道线的延长成直角,并要划出弯道的正确角度和弯道弧度;预备起跑线应距起跑线后1米;终点线前5米每隔1米标出一条清晰色线(线宽均为5厘米;终点线为红色,其余为蓝色,预备起跑线为虚线)。标准400米跑道,500米的起点线应设在终点的直道之内并与直道线成直角。1000米的起点线应设在换道区中部,其终点线根据起跑线而定。1500米的内道起跑线应与直道延长线成直角。其他规格的跑道,应尽量避免把终点划在弯道上。
服装
速滑运动员穿尼龙紧身全连服(衣、裤、帽、袜、手套连在一起)。由于尼龙服保温不好,在温度较低的气候条件下,运动员需穿贴身的棉毛内衣。男运动员还要穿三角裤衩或护身。天气奇寒时则应在膝、胸等部位垫上防风纸或其他物品。做准备活动时,冰鞋要套卜保温较好的鞋套.以防脚冻伤练习时要穿保暖服.裤子两侧缭卜拉锁.以利穿脱。
冰鞋
速滑冰鞋主要由优质厚牛皮制成,并用玻璃纤维和碳钢加固。速滑冰刀由刀刃、刀身管、前小刀托,前大刀托、前托盘、后刀托和后托盘等部分组成。速滑冰鞋为半高腰瘦长形,鞋跟部为坚硬式,以包围和固定脚跟。鞋底为硬皮、冰刀以螺钉或铆钉固定在鞋底上。
冰刀
比赛用的高级速滑冰刀由优质高碳钢和轻合金制作而成,刀刃非常耐磨。冰刀在冰鞋下方,比冰鞋长,底板和刀刃是冰刀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冰刀还包括刀身管、前后刀托、前后托盘等部件。厚牛皮是制作冰鞋的主要材料,鞋跟采用坚硬材质,鞋底是硬皮,冰刀固定在鞋底上。冰刀的前后都比冰鞋长,前端比鞋尖长8到9厘米,后端比鞋跟长5到6厘米。左脚和右脚的冰刀固定在冰鞋上的位置是有差异的,这是比赛弯道的方向决定的。过弯道时,运动员的身体向左倾斜。为适应弯道滑行,装冰刀时应该让左脚的冰刀尖处于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右脚的冰刀尖应处在大脚趾的位置,不论哪只脚,冰刀的末端都应在鞋跟的中部位置。
冰上项目介绍(三)花样滑冰花样滑冰(Figure Skating)是冰上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通过冰刀在冰面上划出图形,并表演跳跃、旋转等高难度动作。花样滑冰的裁判会按照动作的质量与艺术性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最高为6分。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北美地区国家迅速开展。1892年,国际滑冰联盟在瑞士正式成立,并制定了该项目的比赛规则。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882年,奥地利花样滑冰选手弗列依和他的妻子在维也纳冰场手拉手跳起了双人舞后,诞生了双人滑。1896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首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90年,亚洲滑冰联合会成立。花样滑冰最高级的组织机构为国际滑冰联盟,1892年在荷兰成立。中国最高级的组织机构为中国花样滑冰协会,2018年1月18日在北京成立。
场地
花样滑冰比赛是在长60米、宽30米的长方形冰场上进行,非国际滑联举办的比赛其场地最小不得小于56米×26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冰面要平滑并保持无线痕;大型竞赛应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场地,以便安排训练,其中一个可安排图形比赛,其他项目可在另一场地进行;规定图形竞赛,应有适当图形。
冰鞋和冰刀
花样滑冰的冰刀与普通冰刀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前端有着“刀齿”。刀齿主要用在跳跃中,不应用在滑行和旋转中。冰刀以螺丝固定在冰鞋的鞋底。高水平的花样滑冰选手通常都会定制冰鞋和冰刀。冰上舞蹈的冰刀后部比其他项目的要短1英寸,这是为了满足舞蹈对双人近距合作和精细步法的要求。选手穿着冰鞋在冰场外行走时,要在冰刀外套上硬塑料的保护套,这是为了避免冰刀被地面磨钝或沾上灰尘杂质。选手不穿冰鞋时,则用软套保护冰刀,它可以吸收残留的融水,防止冰刀生锈。
服装
花样滑冰选手练习时通常穿紧身柔软的长裤,弹性较大、质地柔软的氨纶等多种面会以此来覆盖冰鞋。不得穿上下分开的服装,裙子前后长度要掩盖臀部;男选手则必须穿长裤,不能穿紧身裤。如今服装已成为选手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选择、搭配和设计与音乐特点和舞蹈风格息息相关,从而大大提高了选手的表演效果。
音乐
花样滑冰比赛节目使用的音乐风格迥异。冰上舞蹈节目采用的音乐可以包含人声,但单人滑及双人比赛的节目不能使用带有人声的音乐。
比赛规则
竞赛要求
冬奥会和世界锦标赛参赛名额由上一年度世界锦标赛的成绩根据国际滑联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确定,但每个国家和地区每项最多可参加3人(对)。所有项目必须分别进行。男、女单人和双人各包括有短节目,自由滑和表演自由滑3项内容,冬奥会和世界锦标赛只规定有短节目和自由滑。每项内容各进行1天,短节目在先。短节目由规定的3种不同跳跃、3种不同旋转和2种不同步法共8个动作和连接步组成。运动员自选音乐,根据要求编排一套不超过2分40秒的节目。评分包括规定动作分和表演分。裁判员依据动作质量,难度和完成情况先评出规定动作分,然后根据内容编排的均衡性和音乐的一致性、速度、姿势以及音乐特点表达等再出示第二个分——表演分。自由滑是由跳跃、旋转、步法和各种姿势组成。运动员自选音乐,根据规则编排一套均衡内容的节目。自由滑比赛的时间男子单人和双人为4分30秒,女子单人4分钟。自由滑评分包括技术水平分和表演分。表演自由滑是由规定数量的跳跃﹑旋转和步法组成。节目主要突出音乐的表达和艺术表演。其评分包括滑行技术分和表演分。比赛时间为3分30秒至4分30秒。冰上舞蹈比赛由规定舞、创编舞、自由舞和表演舞4项内容组成。冬奥会和世界锦标赛只进行3项,分别在3天进行。第1天为规定舞,第2天创编舞。规定舞是根据规定的音乐、图案、步法和重复次数进行比赛。规定舞共有22种,每次比赛滑其中的2种。冰上舞蹈的评分包括技术分和节奏/表演分。创编舞根据规定的节奏性和速度,运动员自选音乐,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内完成一套自编的舞蹈。创编舞评两个分——编排分和表演分。自由舞由运动员自选音乐,由各种步法、托举、小跳、姿势、握法的变换等组成一套4分钟的节目。自由舞的评分包括技术水平分和艺术印象分。
裁判要求
花样滑冰比赛裁判分为5人裁判制、7人裁判制和9人裁判制(冬奥会和世界锦标赛规定为9人裁判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3人裁判制。 冰上项目介绍(四)冰球冰球运动(Ice Hockey)是以冰刀和冰球杆为工具在冰上进行的一种相互对抗的集体性竞技运动,由男子和女子两个小项组成,在国际体育分类学上属独立的冬季运动项目。冰球运动的产生晚于足球、曲棍球和速滑等运动项目。早在二三百年以前,世界上就有着不同形式的冰上球类游戏,如荷兰的“科尔芬”、北美的“欣尼”、俄国的俄罗斯冰上曲棍球、北欧的“班迪”以及中国的冰上蹴鞠等。由于当时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民族特点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等的不同,这些早期的冰上球类游戏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现代冰球运动起源于加拿大,据资料记载,早在1855年,每当冬季来临,加拿大金斯顿(Kingston)地区的一些体育爱好者经常集聚在冰封的湖面上,手中拿着曲棍,脚上绑着冰刀,互相追逐击打用木片等物制成的球。加拿大早期的冰球比赛没有统一的规则,比赛也缺乏严格的组织。参加比赛的人数不限,最多时每队达30人,场面十分混乱。裁判员可由运动员挑选,并随意进行更换。据考证,现代冰球运动起源于加拿大。在加拿大的英国留学生W·F·罗伯逊,滑冰很出色,他把在英国学习期间了解到的曲棍球,移到冰上打,并结合“拉克罗斯球”的特点,于1783年创造了一种新的冰上运动——冰球。
场地
标准冰球场地最大规格为长61米,宽30米;最小规格为长26米,宽15米;四角圆孤的半径为7—8.5米。国际比赛均采用长61米、宽30米、角圆弧半径为8.5米的场地。冰球场地四周围以高1.15米—1.22米木质或可塑材料制成的牢固界墙。除场地正式标记外,全部冰面和界墙内壁应为白色。在冰场两端,各距端墙4米,横贯冰场并延伸到边线界墙,画出宽5厘米的两条平行红线为球门线。两个球门固定在球门线的中央。两条30厘米宽的蓝线横贯整个冰场并垂直延伸到边线界墙,将两条球门线之间的区域作三等分,自己球门一侧为守区,中间为中区,对方球门一侧为攻区。在冰场中间,有一条30厘米宽的红线平行于蓝线,横贯冰场并垂直延伸到边线界墙,称为中线。中线的中间有一个直径为30厘米的蓝点为开球点。此外,在中区和两端区还有8个直径为60厘米的争球点和5个半径为4.5米的争球圈。在每个球门前有一1.22米×2.44米,由线宽5厘米的红线连成的长方形,称为球门区。在中线附近靠近一侧边线界墙的冰面上还画有半径为3米的半圆形裁判区。冰球门宽1.83米,高1.22米,球门内最深处不大于1米或小于60厘米。球门支架后面应覆盖门网,门内悬挂垂网,以便把球挡在门内。球门柱、横梁等向外的表面为红色,向内的表面和其余支架、底座的内表面为白色。在冰场一侧的界墙外设有分开的、供比赛队使用的队员席,对面边线界墙外设裁判席和受罚席。为使比赛顺利进行,冰球场必须备有信号装置、公开计时装置和光线充分良好的照明设备。
装备
用具:冰球运动员的用具包括冰球鞋、冰球刀、护具、冰球杆等。 球鞋为高腰型,鞋头、鞋帮、两踝、后跟等外层均为硬质。前面的长鞋舌加上硬实的高腰,可将腿踝箍紧,帮助运动员支持和用力。冰球鞋原为优质牛皮缝制,60—70年代出现全塑料模压鞋。现国际上多用尼龙纤维鞋帮、塑料底的冰球鞋。这种鞋比皮制鞋轻,坚硬、耐湿,适合室内冰场使用。 球刀原为铁托钢刃,现多采用全塑刀托,优质合金钢刀刃,具有质量轻、抗击打、不易生锈等优点。冰球刀刀身高而短,弧度大,刀刃较厚。刀身高,在运动员急转弯冰刀倾斜时也不会使鞋触及冰面;刀身弧度大,和冰面接触面积小,可以灵活地滑跑和改变方向;刀刃厚,可抗打击而不弯;刀刃带有浅沟可使其锋利持久。守门员冰鞋在鞋的四周包有特殊加厚的硬皮革,以抗球击打,保护脚部。守门员冰刀与运动员冰刀有较大区别,它全为金属制做,刀身矮而平,刀刃与刀托有多处连接以防漏球。 护具为防止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中受伤,运动员全身穿戴护具。护具包括头盔、面罩、 护肩、护胸、护腰、护身、护肘、手套、裤衩、护腿、护踝等。现代冰球护具一般多采用轻体硬质塑料外壳,内衬海绵或泡沫塑料软垫。守门员戴有特制的面罩、手套,加厚的护胸及加厚加宽的护腿。 球杆用木质材料制成,从根部至杆柄端不能长于147厘米。杆刃不得长于32厘米,宽为5—7.5厘米。守门员球杆杆柄的加宽部分从根部向上不得长于71厘米,不宽于9厘米,杆刃长不超过39厘米,宽不超过9厘米。为了减轻重量现已有碳素材料所制的球杆,在长宽不变的情况下重量减轻,更容易让选手发挥。
比赛规则
一、球队的组成
每个队最多允许参加报名20名队员和2名守门员,全队总人数22人。在比赛进行中每队场上不得超过6名运动员。其位置分别为守门员、左卫、右卫、右锋、中锋、左锋。每队要确定一名队长和最多两名副队长。如果没有确定哪个队是主队,两个比赛队可以通过共同协商、掷币或类似的方法确定哪个队为主队。主队的权利:一是选择运动员席;二是选择队服颜色;三是比赛停止后进行争球时,主队在客队之后安排比赛阵容。在比赛中的任何时候,裁判员可以通过队长要求客队迅速排好比赛阵容,准备开始比赛。二、关于时间的规定1.比赛时间常规比赛有3局,每局由20分钟净时间和两个15分钟的局间休息组成。这60分钟的时间称为“常规时间”。在常规时间每局开始时,比赛双方交换场地。2.加时赛在每轮射门之后,守门员可能会更换,但射门要重复进行。在所有必须分出胜负的比赛中,如果在常规比赛时间内打平,要进行一个突然死亡法的加时赛。如果双方在加时赛中仍没有进球,将采用射门比赛的方法决定胜负。3.暂停在正常比赛或决胜局比赛期间,每队允许有一次30秒钟的暂停。 冰上项目介绍(五)冰壶冰壶(Curling)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它考验参与者的体能与脑力,展现动静之美,取舍之智慧,属于冬奥会比赛项目。冰壶于14世纪起源于苏格兰。1795年,第一个冰壶俱乐部在苏格兰创立。1927年,加拿大举行了首次全国性冰壶比赛,冰壶于1955年传入亚洲。1924年冰壶作为表演项目被纳入第一届冬奥会。1998年正式列入冬奥会比赛项目。场地冰壶比赛场地长44.5米,宽4.32米(从木框的内缘算起)。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直径为1.83米的圆圈作为球员的发球区,被称作本垒。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一圆圈,被称为营垒。场地四周设有2英寸高、4英寸宽的木框,以防砥石溜出界外。在场内有6条与端线平行的横贯全场的横线,中间的两条称前卫线,也称栏线;两端的两条称后卫线。前卫线的宽度为4英寸,后卫线的宽度为l英寸。在前卫线和后卫线的中间有一个纵横交叉的十字线,称圆心线,也称丁字线。圆心线的交叉点即是营垒的中心点。以中心点为圆心,向外分别各画一个半径0.15米,0.61米、1.22米以及1.83米的同心圆圈,外面的两圆之间涂为蓝色,里面的两圆之间涂为红色。在场内的两端距离端线1.22米处各安装有两个高2英寸的斜面橡胶起滑架,投掷砥石就从这里开始。起滑架的橡胶部分应紧密固定在木质或其他材质的材料上。起滑架长不得超过8英寸,内侧距离中心线为3英寸。比赛时,运动员要身着运动服,脚穿比赛鞋(或鞋套),比赛鞋(或鞋套)两脚的底部不同,蹬冰脚鞋的底部为橡胶,而滑动脚鞋的底部则为塑料。冰上溜石比赛用的标准砥石是由苏格兰产不含云母的花岗岩石凿琢而成。砥石的直径为29厘米,厚度11.5厘米,重19公斤。
比赛规则
冰壶比赛时,每场由两支球队对抗进行,每队由4名球员组成。比赛共进行10局。两队每名球员均有两个冰壶,即有两次掷球机会。两队按一垒、二垒、三垒及主力队员的顺序交替掷球,在一名队员掷球时,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同时对方的队员为使冰壶远离圆心,也可在冰壶的前面擦扫冰面。球员掷球时,身体下蹲,蹬冰脚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体跪式向前滑行,同时手持冰壶从本垒圆心推球向前,至前卫线时,放开冰壶使其自行以直线或弧线轨道滑向营垒中心。掷球队员在力求将冰壶滑向圆心的同时,也可在主力队员的指挥下用冰壶将对方的冰壶撞出营垒或将场上本方的冰壶撞向营垒圆心。最后当双方队员掷完所有冰壶后,以场地上冰壶距离营垒圆心的远近决定胜负,每石1分,积分多的队为胜。比赛分两队进行,两队各有四名球员,轮流丢掷石球,以赛前双方掷点离圆心近者先掷。每局在每队交替掷球,每人分别丢掷两球,八人共掷十六球之后结束。主将应领导球赛。当队员掷球时,主将应持冰刷,作为掷球之目标物。主将并应指示石球之旋转方向及应滑行之距离,并使队员了解掷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员决定应如何刷冰,因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离,同时减少行进之曲度。
球员位置
为避免拥挤,比赛规则对于球员的位置也有所规定:1.非掷球队:主将及副将可站立于标的端之底线后方,主将也可立于掷球队之主将之后。下一顺位之掷球员可站在后板附近,而其他球员则可站在冰道底端之后或两栏线之间。2.掷球队:持冰刷之主将(或副将)可立于标的端圆心线后方之任何位置。
意外受触
当石球掷出,正在滑行时,若掷球方的球员(通常是刷冰员)不慎以身体、衣服或是冰刷碰触此球,此球即视为受触球。在其滑行完成后,另队可就以下三者任择之一,对该球进行处分。1.仍视该球为有效。2.将该球视为出局,并将所有受该球碰撞之局内球放回原位。3.估算若球未受碰触,则场中各球的位置应会如何。并将场中各球移至其估算位置。
刷冰规则
掷球方之刷冰员可在两圆心线间为对方任何在移动中之石球刷冰。但在圆心线之后,每队仅有一名球员可为对方之石球刷冰,且仅有主将可为对方之石球刷冰。
计分
拥有位于圆垒中、位置最接近圆垒中心之石球之队伍得分。该队每颗位于圆垒中、位置较另队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圆心之石球皆可获计一分。在移动任何石球之前,两队之第三应对得分情形获得共识。
测量
若属于不同队之两颗石球无法判定何者较接近圆心时,除非另有石球更接近圆心,该局将被视为不计分。冰壶比赛每队为四人。两个队比赛时共使用冰壶石(有人也称之为砥石)16个。听从主力队员的指示,按照一垒队员、二垒队员、三垒队员、主力队员的排列顺序与对方一对一的对抗比赛。两个队的队员在冰上投球两次,每次投一个冰壶石。两队共投十六个冰壶石为一局。
雪上项目介绍(一)高山滑雪
高山滑雪(Alpine skiing)起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域,又称“阿尔卑斯滑雪”或“山地滑雪”。该项运动是技术、勇气、速度、冒险、身体素质与判断等六要素的综合体现,将速度与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左右盘旋,将健美与优雅融于一体,粗犷中不失儒雅,所以,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高山滑雪主要分速度系列和技术系列两部分。速度系列分滑降和超级大回转。滑降道落差最大,距离也最长,最高时速达160公里。超级大回转由于旗门数较多,速度稍慢。技术系列分大回转和回转。名次按两次成绩合计计算。大回转距离是回转的两倍以上,对速度和技术都有要求。回转旗门数男子为55至75,女子为45至65。按照平均速度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旗门数则与速度成反比。回转比赛要求选手急速过弯,所以场地弯道较多,呈蛇形。而大回转则要求更为宽阔且转弯幅度大的赛道。大回转与滑降项目的赛弯道较少,且设有较宽的关口。以滑降项目为例,运动员通过旗门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0公里/小时米公里。 本届冬奥会设高山滑雪金牌11块:男、女滑降、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全能(滑降/回转);新增混合团体赛,使用大回转旗门进行的平行比赛,旗门间距比回转长,比大回转短,每个团体(国家)由2名男子、2名女子组成,16个团体(国家)以淘汰赛的方式得出排名。 滑降(downhill)又称速降。1948年第5届瑞士冬季奥运会开始列为奥运比赛项目。比赛在覆雪的高山上进行,坡度5~35°,平均20°。线路长2000米左右,宽至少30米。起终点高标差男子为800~1100米,女子为500~800米。线路两旁设置一定数量的小旗,组成门形。运动员从山顶以最高速度沿线路通过旗门下滑。门旗男子为红色,女子为红蓝相间或只用红色。旗幅为100厘米×75厘米,一个旗门由4根回转标杆和两面门旗组成。门旗应系在旗门杆上,使运动员容易辨认。旗门间距至少8米,上下旗门相距30米左右。滑降以竞速为目的,比赛时只滑行一次,时速一般在每小时100公里以上,最高可达160公里以上。超级大回转(Super Giant Slalom或Super-G)又称超大曲道。比赛介于滑降和大回转之间,它也如大回转一样在旗门间滑行,但线路更长、旗门数更少,并且滑行速度接近滑降。男子比赛旗门数最少为35,女子最少为30,世界杯赛上选手平均速度可达88-96千米每小时。比赛只滑行一次,比赛前允许运动员从上往下察看线路,但不能着滑雪板从上往下模拟滑行。1988年第十五届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开始列入奥运比赛项目。大回转(Giant Slalom)运动员要快速从山上向下沿线路连续转弯,穿越各种门形,线路长度介于超级大回转和回转之间。男子比赛线路长度为1500-2000米,女子为1000米以上。男子线路高度差为250-450米,女子为250-400米。坡度为15-32度。与速度系列(滑降与超级大回转)不同,进行2轮(第1轮、第2轮)比赛。第1轮比赛的前30名选手以倒序参加第2轮比赛 (第1轮比赛排在第30名的选手在第2轮比赛中最先出战),而从第31名起,则以第1轮比赛的排名顺序依次参加比赛。大回转旗门设置数约为线路高差的11-15%,青少年比赛为13-15%,如线路高差为300米,成年比赛应设置33-45个旗门。比赛平均时速可达40公里。比赛前允许运动员从上往下察看线路,但不能着滑雪板从上往下模拟滑行。1952年第六届挪威奥斯陆冬奥会开始列入奥运比赛项目。回转(Slalom)回转滑雪,要求运动员从高山上滑下时不断穿过门形和障碍物,连续转弯高速下滑,转弯速度更快、转弯距离更短。比赛线路长度男子为600-700米,女子400-500米,坡度30度以上的段落占比赛全程的四分之一。标高差男子为140-200米,女子为120-180米。在男子的比赛线路上插有55-75个门形,女子比赛线路上插有45-60个门形,旗门由红色和蓝色旗门杆交替设置。比赛中在高速转弯通过线路上的各种门形时,需要两脚过门。碰倒旗杆不算犯规,漏门或骑杆过门算犯规不计成绩。以两次成绩总和评定名次,如第一次犯规则不能滑第二次。比赛前可以从上向下察看线路,但不能着滑雪板从上向下摸拟滑行或穿越门形。1936年第四届德国冬奥会开始列入奥运项目。全能(Alpine combined)综合滑降与回转项目的比赛。按照第1轮滑降比赛、第2轮回转比赛的顺序进行。合算滑降比赛与回转比赛的分数后,得出排名。
雪上项目介绍(二)越野滑雪
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借助滑雪用具,运用登山、滑降、转弯、滑行等基本技术,滑行于山丘雪原的运动项目。起源于北欧,又称北欧滑雪,是世界运动史上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1924年法国首届冬奥会即被列入比赛项目。比赛线路是上坡、下坡和平地各约占1/3。为有利于发挥速度,应避免坡度过长、过陡和急转弯地段。运动员按赛前抽签决定的顺序佩带号码布,根据规定,选手从起点到达终点,脚穿的滑雪板必须带有出发时裁判画上的标记,因为雪板底面表层涂有雪腊,非常光滑,有助于滑行,打上标记是为了预防运动员中途换雪板。 最初,滑雪只有一种方式,即传统滑雪技术。大约30多年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采用滑冰技术的越野滑雪,即自由滑雪技术,自1988年开始成为奥运会的一部分。传统技术包括交替滑行、双杖推撑滑行、无滑行阶段的八字踏步、滑降以及转弯技术。不允许有双脚或单脚的蹬冰动作,雪板必须放在压好的雪槽里,两个滑雪板保持与滑行方向平行,运用双腿的前后摆动和雪仗来前进,运动员“踏步”前进时与走动类似,只是在滑雪时用雪仗产生推力,每次跨步会滑行一段距离,在滑行中,感觉就像穿着光滑的鞋子,在大理石面上滑行一样。在超越前面运动员的时候,可以跳出雪槽改道滑行,特别是下坡和平地雪道是超越对手的黄金赛段,后面运动员想要超越的时候,可以踩前面运动员的雪板提醒他,而前面的运动员得到提醒后必须让出雪道,否则算是犯规。自由技术对技术动作没有限制,运动员可以采用任何技术动作。本届冬奥会设置12枚金牌:男、女个人赛,集体出发赛,双追逐赛,个人短距离赛,团体短距离赛,接力赛。 个人赛男子15公里、女子10公里,使用传统或自由技术,采用间隔出发,每隔15-30秒出发一位运动员,以到达终点的时间确定名次。用时最少的运动员获得胜利。 集体出发赛男子50公里、女子30公里,使用传统或自由技术,采用集体出发,所有运动员列队同时出发,道次由抽签决定。最终第一个到达终点的选手获胜。双追逐赛男子15公里传统+15公里自由,女子7.5公里传统+7.5公里自由。所有运动员列队同时出发,道次由抽签决定。在比赛进行一半,运动员进入运动场,然后迅速变换技术和滑雪杖。女子先滑行7.5公里传统技术,之后是7.5公里自由技术,而男子则是15公里传统技术+15公里自由技术。比赛中运动员每6-8分钟通过一次运动场,第一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获胜。个人短距离赛使用传统或自由式技术,比赛从资格赛轮开始,每隔15秒出发一位运动员,女子比赛0.8-1.6公里,男子比赛1-1.8公里 ,资格赛前30名选手晋级四分之一决赛,从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B到决赛A,每一组六位选手。其中每组前两名和每一轮速度最快的两位选手晋级下一轮,直到决赛A中有六位选手竞争最后的金牌。团体短距离赛使用传统或自由式技术,女子每圈0.8-1.6公里,男子每圈1-1.8公里。每一队里有两名运动员轮流在雪道滑行,每人滑行三次。总共滑行六圈。比赛分半决赛和决赛。半决赛每一组有10-15个队,两场半决赛当中成绩最好的5个队晋级决赛。运动员在比赛当中轮流滑行时候必须遵循正确的交换顺序,而不能影响或阻碍其他队。六圈比赛结束后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队伍获胜。接力赛在接力赛中,每一队有四名运动员,前两名必须使用传统技术滑行,后面两位必须用自由技术。女子是4×5公里接力赛,男子是4×10公里接力赛。比赛采用集体出发,每队最后一棒选手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团队获胜。
雪上项目介绍(三)冬季两项
冬季两项(Biathlon)。它是越野滑雪和射击相结合的运动。1861年挪威成立世界上最早的滑雪射击俱乐部。1912年挪威军队在奥斯陆举行名称“为了战争”的滑雪射击比赛。后逐渐在欧美国家开展,成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身背专用小口径步枪,每滑行一段距离进行一次射击,最先到达终点者即为优胜。越野滑雪是一项紧张激烈的运动,而射击则是一项在原地相对静止的条件下进行的运动,把这两种特点不同的竞赛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要求运动员既要有能在激烈运动的情况下迅速转入原地相对静止的技能,又要有在原地相对静止中迅速转入激烈运动的能力。运动员不仅要有全面的滑雪技术,又要有在体力负担重的情况下迅速射击的技术。这项运动是一项全能性的雪上运动项目。它起源于挪威,与人们在冬季狩猎活动有关。1960年第8届美国冬奥会将这一项目改称冬季两项并列为正式比赛。1992年第16届法国冬奥会增设女子比赛。
冬奥会共设11个项目:男、女个人赛、短距离赛、追逐赛、集体出发赛、接力赛、混合接力赛。冬季两项中越野滑雪一般采用自由技术。射击场射击距离为50米,靶台用雪铺压而成。射击靶板为白色,靶板孔为黑色。机械靶卧射靶环直径为4.5厘米,立射靶环直径为11厘米。滑行路线设在丘陵起伏地区,高度差最大限度在200米以内。
个人赛男子20公里加4轮射击,每滑行4公里进行一轮射击;女子15公里加4轮射击,每滑行3公里进行一轮射击。比赛采取间隔出发,间隔时间通常为30秒或1分钟,选手需要滑行5圈,每轮射击为5发子弹,4轮射击姿势分别为卧、立、卧、立,每脱靶1发,该选手计时成绩减去1分钟。最后以综合时间短者为胜。短距离赛男子10公里加2轮射击,每滑行3.3公里进行一轮射击;女子7.5公里加2轮射击,每滑行2.5公里进行一轮射击。比赛采取间隔出发,间隔时间通常为30秒或1分钟,选手需要滑行3圈,每轮射击为5发子弹,2轮射击姿势分别为卧、立,每脱靶1发,加滑越野滑雪150米,最后以到达终点时间短者为胜。追逐赛男子12.5公里加4轮射击,每滑行2.5公里进行一轮射击;女子10公里加4轮射击,每滑行2公里进行一轮射击。比赛中没有标准的出发间隔时间,参赛选手按照出发名单列出的确切时间逐个出发,该时间是根据选手在资格赛中与第一名成绩的时间差而定。选手需要滑行5圈,每轮射击为5发子弹,4轮射击姿势分别为卧、卧、立、立,每脱靶1发,加滑150米,最后以最先到达终点线者为胜。集体出发赛 男子15公里加4轮射击,每滑行3公里进行一轮射击;女子12.5公里加4轮射击,每滑行2.5公里进行一轮射击。比赛采取集体同时出发,选手需要滑行5圈,每轮射击5发子弹,4轮射击姿势分别为:卧、卧、立、立,每脱靶1发,加滑150米,最后以最先到达终点线者为胜。接力赛 男子4×7.5公里,女子4×6公里,每棒选手滑行3圈、进行卧、立2轮射击,每名选手每轮射击5发子弹加3发备用弹,备用弹必须采取单发装填,每轮射击8发子弹仍有未中靶,则每有一未中靶,加滑150米,以本队最后一名选手先到达终点线者为胜。混合接力赛 男子2×7.5公里+女子2×6公里,由2名女选手及2名男选手组成,2名女选手各滑行6Km,2名男选手各滑行7.5Km,各自进行2轮射击,各队的第一位选手同时出发,出发顺序为女子、女子、男子、男子,比赛方式与接力赛一致。
雪上项目介绍(四)自由式滑雪
自由式滑雪(Freestyle Skiing)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一批狂热的滑雪爱好者们将高山滑雪与技巧融合在一起,发明了或在雪上、或在空中辗转腾挪的新项目。最初人们称这种惊险刺激的运动为花样滑雪。1979年,国际滑雪联合会承认了这个项目并且定名为自由式滑雪。1992年,雪上技巧成了法国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空中技巧也在两年后的第17届冬奥会上获得了正式项目资格。与比拼速度的高山滑雪不同,其最大特征是能欣赏到选手们的华丽空中技巧,如后空翻、转体等。 冬季奥运会上设置男、女雪上技巧、空中技巧、U型场地技巧、障碍追逐与坡面障碍技巧等共10小项比赛。雪上技巧 (MO) 选手顺着布满人造雪丘的陡峭赛道疾速滑下,赛道设有两个跳跃点,选手需完成2次跳跃动作。雪上技巧场地长250米,宽18米,坡度为28度,标准高差为110米。通过2次预选,前20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分三轮进行。决赛第一轮中获得第1-12名的选手进入第二轮,在第二轮比赛中获得第1-6名的选手最终进入决赛第三轮。技巧分占总分的60%,跳跃和速度各占20%,共有七名裁判,五名技巧分裁判,两名跳跃分裁判,每个裁判打出的技巧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另外三个分数相加为最后技巧分。跳跃分则取两个分数的平均分。空中技巧(AE)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穿雪板在跳台上起跳,展示空中动作的比赛,与器械体操的跳马比赛类似,通过2次预选,前12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分三轮进行。决赛第一轮中获得第1-8名的选手进入第二轮,在第二轮比赛中获得第1-4名的选手最终进入决赛第三轮。选手可以根据战术选择不同难度的跳台,但每个跳台都有指定的基本动作。每组动作需包含反身翻腾和转体。5名裁判根据Air 20%(起跳、腾空高度)、form 50%(完成和难度)、Landing(落地)30%这3个要素打分,满分为1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剩下的三位裁判员的分数合算后,再乘以动作难度系数,得出最终分数。障碍追逐(SX) 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是4名选手在由各种地形地物构成的赛道上追逐的比赛,按照最先通过终点线的选手依次排名。奥运会赛道规格为标高差130-250m,长1050m(±150m),平均倾斜度12度(±2度),斜坡宽40m,跑道宽6-16m。预选赛中2次计时分数合算后,选出32-36名进入决赛,每组4人,前2名进入下一轮,以此方式进行比赛。U型场地技巧(Ski-HP) 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是从倾斜的半圆筒形斜坡往下滑,并展现跳跃、回转等空中技巧的项目。5名裁判根据高度、回转、技巧、难度系数等分别打出整体表演分数,满分为100分,平均分数即为最终分数。选手可进行2次表演,取其中更高的分数决定排名。奥运会赛道规格为倾斜度17-18度,长度不得小于150m,推荐长170m,半圆筒宽19-22m,高6.7m。坡面障碍技巧(SS) 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是在由铁轨、桌子、箱子、墙壁等各种器物及跳台构成的赛道上进行比赛,选手可以在各种器物中选择。5名裁判根据高度、回转、技巧、难度系数等分别打出整体表演分数,满分为100分,平均分数即为最终分数。选手可进行2次表演,取其中更高的分数决定排名。通过预选赛,选出24名男选手、12名女选手进入决赛。奥运会赛道规格为标高差不得小于150m,斜坡的倾斜度平均12度以上,宽不得低于30m,选项不得少于6个(器物+跳跃),以及跳台不得少于3个。
雪上项目介绍(五)单板滑雪
单板滑雪(Snowboarding)又称滑板滑雪,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其产生与冲浪运动有关。舍曼-波潘1965年把两个滑雪板绑在一起,偶然中就创造了两脚踩踏在一整块板上的新“滑雪板”,单板滑雪又称冬季的冲浪运动,单板滑雪选手用一个滑雪板而不是一双滑雪板,利用身体和双脚来控制方向。之后随着发展,开始风靡全世界,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首次举行了单板滑雪比赛。冬奥运会将进行平行大回转(男、女)、U型场地技巧(男、女)、障碍追逐(男、女)、大跳台(男、女)、坡面障碍技巧(男、女)等共10个小项比赛。平行大回转(PGS)两名选手在平行设置的两个旗门赛道(蓝旗、红旗)同时出发,向下滑降,先行到达终点的运动员为胜。赛道规格标高差为120-200m,全长400-700m(建议采用550m),最少应设置18个旗门(建议设置25个),蓝旗赛道与红旗赛道之间应保持20-27m的距离,平均坡度为16度(±2度),坡道宽度至少应为40m。预赛时,运动员在蓝旗赛道与红旗赛道各滑行一次,两次预赛成绩相加排名前16位的晋级决赛。预赛第二次比赛的出发顺序为第一次比赛到达终点的顺序。U型场地技巧(HP)U型场地技巧指在倾斜的半圆形赛道(碗状坡道)中滑行及进行跳跃、回转等空中技巧的运动。6名裁判员根据完成动作的高度、回转、技巧、难度等整体效果评分,100分满分,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剩下的四个得分的平均分为该选手本轮比赛得分。根据两次表演中的最好成绩排定选手的最后名次。冬奥会滑道平均坡度17-18度,建议长170m, 不得短于150m,半圆筒宽19-22m,筒高6.7m。障碍追逐(SBX)追逐赛由4-6名运动员组成1组,以坡面、回转、旋转、跳跃方式,通过由多种地形及障碍物组成的赛道、最先通过终点线者为胜。追逐赛的冬奥运赛道规格为标高差130-250m、赛道长1050m(±150m)、平均坡度12度(±2度)、坡宽40m、赛道宽6-16m。以2次预赛的时间进行排名,前32-26名晋级参加决赛,每组由4-6名运动员构成,每组的前2-3名晋级,继续参加下一轮比赛。大跳台(BA)选手从高处滑行而下通过大跳台一飞冲天,表演各种空翻、回转等空中绝技。BA有淘汰式、Two-run best(两次表演->取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决定排名)、Three-run best(三次表演->取其中最好的两次成绩决定排名)等多种竞赛形式。一般说来,预赛采用Two-run best,决赛采用Three-run best的方式进行角逐。5-6名裁判以100分为满分对运动员的的空中动作、飞行距离、着陆等进行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运动员的最后分数由3-4名裁判的平均分决定。坡面障碍技巧(SBS)又称单板滑雪自由式比赛,属于极限运动。在单板滑雪的各种比赛类型中,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以赛道长、连续设置多组跳台和道具、充分展现单板动作技巧而成为最具观赏性的比赛项目。该项目也是世界极限锦标赛的压轴节目。比赛中,运动员在高速通过赛道上的各种障碍时,通过飞行、跳跃、翻腾、旋转等技术动作,展示自己高超的技巧和创意。与其他项目不同,坡面障碍技巧的每个赛道的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参赛者还需要具备很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赛进行时,六名裁判根据运动员的动作编排、难度、临场发挥情况打分。满分为100分。最后去掉最高、最低的两个得分,取中间四个得分的平均值,即为参赛者动作的得分。冬奥会赛道标高差最少为150m,平均坡度应在12度以上,赛道宽度至少应为30m,由最少6个以上赛段(地形+跳跃),3个以上的跳台构成。
雪上项目介绍(六)跳台滑雪
跳台滑雪(Ski jumping)简称“跳雪”。就是运动员利用自然山形或人工建成的跳台,脚着专用滑雪板,不借助任何外力,从起滑台起滑,在助滑道上获得高速度,于台端飞出后,身体前倾与滑雪板成锐角,沿抛物线在空中飞行,在着陆坡着陆后,继续滑行至停止区停止。该项目从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即被列为比赛项目。1964年以前的8届冬季奥运会中,由于跳台规格不统一,只能以主办国的跳台为标准进行比赛。从1964年第九届冬季奥运会开始才统一跳台级别,规定为70米台和90米台两种,目前冬奥会一般采用90米台和120米台。 跳台滑雪运动是起源于挪威,相传,古时的挪威统治者想出一种处罚犯人的刑法,就是把犯人两脚各缚一块雪板,从有雪的高山往下推,让他自行滑下,当通过断崖的凸处时,身体就会抛向空中,再落在山下后摔死。后来,这种跳下滑雪的动作就逐渐地演变成现代的跳雪运动。 跳台滑雪运动由于跳台助滑道的角度及起跳端的仰起角度等不同,加上气温、温度、风向、风力及雪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跳雪的性能也就随之变化。因此,跳雪比赛只有最好成绩,而没有世界纪录。 为了能达到更大的跳跃距离和能使动作做得利落大方,现代世界跳台滑雪技术要求跳跃者身体前倾,与滑雪板尽量平行,以便能更好地运用飞行中的空气升力,减少空气阻力。此外,两手不做多余的前摆和后振动作,两手和臂通常紧贴在身体两侧,使身体沿自然抛物线滑翔,在着陆时很自然地能与地面坡度圆滑相接。这项运动极为壮观,对培养勇敢、果断、沉着、机智等意志品质,甚有价值。本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共设置标准台男子单人、大跳台男子单人、大跳台男子团体、标准台女子跳台滑雪共计4个小项。 比赛规则比赛时每个国家单项限报4人,团体限报一个队4名运动员。以姿势分和距离分计算总成绩。姿势分由5位裁判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完美性、稳定性以及整体稳定性打分,满分20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将剩下的3个分数相加,最高分为60分;距离分要根据K点距离确定每米分值,运动员的跳跃距离达到K点距离为60分,短于K点距离,将所短距离乘以每米分值,再从60分中减去,超过K点距离,将所超距离乘以每米分值,然后加上60分。两次比赛的姿势分与距离分之和为运动员的总分,得分多者名次列前。团体赛以各队4名运动员两次比赛所得分相加,得分多者名次列前。标准台男子单人/女子单人(NormalHill Individual): 比赛从资格赛开始,世界杯赛排名前10名的选手不需要参加资格赛,直接晋级决赛。剩下的选手都要在资格赛争夺40个决赛名额。决赛共有2跳,第一跳50个人全部参加,取成绩最好的30人参加第二跳。第二跳的顺序是按照第一跳的成绩从低往高倒着进行。 运动员的跳跃距离以K点为标准,每1米为2分,运动员的得分以K点距离分数(一般为60分)±1m加/减2分的方式进行计算。大跳台男子单人(LargeHill Individual) 大跳台男子单人比赛规则和标准台男子单人一样,只不过它是在大跳台上进行的。大部分的跳台滑雪世界杯都是在大跳台上进行的,一个赛季只有一两站是在标准台上进行的。运动员的跳跃距离以K点为标准,每1米为1.8分,运动员的得分以K点距离分数(一般为60分)±1m加/减1.8分的方式进行计算。从跳台到K点的距离必须大于100米,而大跳台的台高必须大于110米,韩国平昌阿尔卑西亚跳台滑雪中心的K点和台高分别为125米、140米。 大台男子团体(Team)在这项比赛中,每个队有四名选手。比赛分为两轮,每个队四名选手合计得分算总分,排在前八名的队伍才能参加第二轮比赛。在决赛中,第三组跳台结束后将从最后一组开始以倒序依次进行比赛,相加一个团队四名选手的得分后,得出最终的赛事结果。
雪上项目介绍(七)北欧两项
北欧两项(nordic combined)起源于北欧,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组成,在挪威、瑞典流传很长时间,成为北欧的传统项目,故又称北欧全能。19世纪中期,北欧两项运动首先出现在挪威。1924年第1届冬季奥运会北欧两项即被列为比赛项目。1988年第15届冬季奥运会开始设团体项目。2002年美国冬奥会上新增加了个人追逐(竞速)赛。 北欧两项是跳台滑雪及越野滑雪2个项目的体育竞技比赛。当前只有男子组比赛,在奥运会及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一般设3块奖牌,即个人单项赛、个人追逐(短距离)赛、4人团体赛。比赛一般分2天进行,第1天是跳台滑雪,每人跳2次,以姿势分和距离分计算出总得分(规则与跳台滑雪项目相同),第2天是越野滑雪(规则与越野滑雪项目相同)。规则要求要先进行跳台滑雪比赛,再进行越野滑雪比赛。通过把运动员跳台滑雪赛上的得分,计算转换成秒数,由此计算出的秒数差就是运动员在越野滑雪比赛中的出发顺序,即跳台滑雪赛中的第1名运动员在越野滑雪赛中是第1个出发者,而跳台滑雪赛中的第2名运动员,把他在跳台滑雪赛中的得分和第1名运动员的得分差,通过计算转换成秒数,得出的秒数就是比第1名运动员晚出发的时间,这样以此类推地出发后,第1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为第1名。平昌冬奥会的北欧两项各项比赛跳台与越野滑雪均在一天内进行。本届冬奥会设置男子个人标准台+10公里越野滑雪、男子个人大跳台+10公里越野滑雪及男子团体大跳台+4×5公里接力越野滑雪3个小项。 个人赛个人赛分为男子个人标准台+10公里越野滑雪、男子个人大跳台+10公里越野滑雪。先完成跳台滑雪后,按照比赛结果,进行越野滑雪。跳台滑雪的分数排名将成为选手们在越野滑雪比赛中的出发顺序,每1分推迟4秒出发。10公里越野滑雪是在2.5公里的区间内滑行4圈,最先通过终点线为胜。 团体赛男子团体大跳台+4×5公里接力越野滑雪4名选手首先完成跳台滑雪后,按照比赛结果,进行越野滑雪。跳台滑雪的分数排名将成为选手们在越野滑雪比赛中的出发顺序,每1分推迟1.33秒出发。而后按越野滑雪接力赛的规则进行比赛,每队第四名选手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在接力中要注意的是每队的运动员接力次序是一定要与第一天跳台滑雪运动员出场次序一样,不可作出改变。
雪上项目全介绍(八)无舵雪橇
无舵雪橇(Luge)也称平底雪橇、运动雪橇或短雪橇。雪橇运动项目之一。一种仰面躺在雪橇上,双脚在前,通过变换身体姿势来操纵雪橇高速回转滑降的运动。据记载,早在1480年挪威就已出现无舵雪橇。1883年瑞士在达沃斯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无舵雪橇比赛。1889年德国成立无舵雪橇俱乐部。1964年在第九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无舵雪橇比赛器材无舵雪橇全长为70-140厘米,宽为34-38厘米,高为8-20厘米。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宽不超过45厘米。雪橇前部没有舵板,后部也没有制动闸。滑板上部为支架。滑板前面翘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软性,以利转弯,但不准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单座重量不准超过20公斤,双座不准超过22公斤。无舵雪橇滑道比赛场地以混凝土或木材为基础砌成槽状的滑道,与有舵雪橇和俯式冰橇比赛的比赛轨道相同,只是起点比另外两个项目更远一些。赛道设计成希腊字母欧米伽的形状。道宽1.30~1.50米,滑道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比赛线路长度男子1000~1400米,女子800~1200米。全程设11~18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为8米。滑道的平均坡度男女相同,为4°~10°。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为70~130米。比赛规则运动员坐在雪撬上,双手借助起点助栏用力向后推而使雪撬起动。在滑行过程中,运动员仰卧在雪撬上,单手拉住雪撬皮带利用身体姿势的改变,操纵雪撬,使之沿着滑道快速滑降。到达终点时,运动员须在雪撬上,否则成绩无效。单座需要滑4次,双座滑2次,成绩相加,最后以时间少者获胜。本届冬奥会共设男、女单人比赛,双人比赛及团体接力赛共四个小项。 单人比赛一名运动员滑下赛道的雪橇比赛。单人比赛共进行四次滑行,将四次滑行的时间相加后,用时最短的选手获得最终的胜利。比赛分为男子单人比赛、女子单人比赛。
双人比赛
两名运动员共乘一个雪橇滑下赛道的比赛。两名运动员的组合可以是一对男女选手、两名男子选手或两名女子选手,不分男女一起比赛。一天滑行2次,在两次的滑行中所得时间会合计起来,所有时间最短的一队为优胜。计时精确到千分之一秒。 团体接力团体接力比赛由一名男子单人选手、一名女子单人选手以及一对双人选手组成一个团队。按照女子单人、男子单人、双人的顺序滑行后时间合计起来,得出排名。团体接力比赛中,当前一位选手碰触到终点线的触摸板时,下一位选手出发。测量第一个选手到最后一个选手的整体滑行时间后,用时最短的团队奖获得最终的胜利。2014索契冬季奥运会开始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雪上项目介绍(九)有舵雪橇
有舵雪橇(Bobsleigh)也称雪车,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瑞士,金属制成,形如小舟,橇首覆有流线型罩。橇底前部是一对舵板;上与方向盘相接,橇底后部为一对固定平行滑板。橇尾装有制动器。1883年英国人把平底雪橇装上了橇板。第二年举行了公开比赛,吸引了许多人参加。1890年,爱好者们又制成装有金属舵板和制动闸的雪橇,称雪橇。1898年1月在克雷斯特朗又有4人座雪橇问世。克雷斯特朗的滑道是自然雪道,因雪橇下滑速度不断增大,常常发生出辙、翻车等事故,因此人们逐渐想出在陡坡上多修转弯道的办法,以求减速,并把雪道表面冻成冰面,雪道两侧加护墙。在这样的雪道上滑降,平均时速可达90-100公里,最高可达120公里以上。1903年第一条人工雪橇线路在圣莫里茨建成。最初的雪橇乘员为5人,其中男子3人,女子2人,到20世纪初规则规定只允许男子参加,乘员人数由5人减到4人。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现称国际雪车联合会)成立于1923年11月。初期还包括无舵雪橇运动,直至1957年无舵雪橇运动才单独分出,另成立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雪车男子四人座在1924年第一届法国夏幕尼冬季奥运会上被采纳为正式比赛项目。男子双人座则是在1932年第3届美国普莱希德湖冬季奥运会上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女子双人座是在2002年第19届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有舵雪橇的滑道是以混凝土或以木材所建成,宽度为1.4米,两侧均为护墙,护墙内侧高1.4米,外侧高2至7米。滑道及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比赛线路长度为1300-2000米,全程设有15-20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不得小于20米,其滑道的平均坡度为4°30′-8°30’,而起点至终点的高度差是100-150米。冬奥会设置男子四人座、双人座、女子双人座共三个比赛项目。 有舵雪橇双人座是由领航员与制动员组成,领航员使用雪橇内侧的操舵索来驾驶,而制动员则在通过终点线后拉闸刹车,让雪橇停下来。有舵雪橇四人座在这一基础上增加2位推手(pushman),四人座项目的第2、3号选手作为推手,在出发的时候起到加速的作用推手是在出发的时候起到奋力推雪橇前进的作用。男子双人座车长不得超过2.7m、宽0.67m,选手与装备加上雪车总重量不得超过390kg;男子四人座车长不得超过3.8m、宽0.67m,选手与装备加上雪车总重量不得超过630kg;女子双人座雪车长不得超过2.7m,宽0.67m,选手与装备加上雪车总重量不得超过350kg。每个小项赛期两天,每天进行两次。首轮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从第二轮起,出发顺序由前一轮的最后一名先出发,接着顺次下排。出发前,雪车距起点线15米。出发信号发出后,均由选手在起点处手推雪车奔跑起动,推行距离大概在50米,选手然后跃入座位,前座的人掌舵,最后座的人负责制动。到达终点时选手均须在座位上,否则成绩无效。选手们在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共滑行4次,最后统计时间,决定排名,遇两队时间总和相等时,以任何一次最少时间的队为胜。
雪上项目介绍(十)钢架雪车(俯式冰橇)
钢架雪车(Skeleton)又称俯式冰橇,与无舵雪橇一样都是起源于北欧,钢架雪车在19世纪发源于瑞士山区的小城圣莫里茨,有可能是第一项滑溜项目。第一次的钢架雪车比赛在1884年举行,参赛者是在结冰的道路上举行比賽,从圣莫里茨滑到塞勒里那,获胜者得到一瓶香槟当做奖赏。1887年开始出现类似现在这种俯卧式的雪车姿势,1892年正式定名为Skeleton,因为这种雪车的造形类似人体的骨架,也称骨架雪车。后来在1923年的法国,国际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联合会正式成立,并提意把有舵雪橇以及俯式冰橇列入第1届冬季奥运中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最终,只有有舵雪橇成为其中之一的比赛项目。俯式冰橇后来于1928年第2届瑞士圣莫里茨冬季奥运会上被列入正式奥运比赛项目,可是因危险性较高,后又被取消。直到20年之后,圣莫里茨再度举办冬奥会(1948年第5届冬奥会),又把钢架雪车列入比赛。1948年冬奥会之后,又被取消,从此中断了冬奥会比赛项目的历史。直到2002年第19届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该项目再度成为了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并加进了女子组的比赛。本届冬奥会共设置男子个人赛和女子个人赛2个小项。 比赛器材比赛用的俯卧式雪橇是以钢材制成,预赛时两趟比赛必须使用同一辆雪橇。如果在比赛过程中雪橇损毁,备用雪橇可以报准后参加比赛。男子比赛所用的雪橇,规定不得超过43公斤,雪橇和选手加起来的重量不得超过115公斤。如果选手体重加雪橇重量超过115公斤,雪橇的重量不得少于33公斤。雪橇规格,长度介于80到120公分长、8到20公分高。女子项目选手和雪橇重量合计不得超过92公斤,雪橇净重不得多于35公斤。如果雪橇加选手重量超过92公斤,雪橇净重不得少于29公斤。雪橇规格与男子相同。如果重量不足,可以在雪橇上增加重物,但不得在选手身上放置重物。雪橇与地面接触的雪板部分,必须以钢材制成,上面不能有任何涂装,或是可以加热增加速度的任何设计。在比赛前选手将雪橇送往起点,经过检查之后,到比赛时雪橇雪板温度与送去时温差不得超过摄氏4度。选手的雪靴可以最多有8支长钉,靴钉不得超过7公分长。所有参赛的选手必须配戴全罩式安全帽,以维护到颈部以上的安全。比赛场地与雪橇类似,滑道长1,200m~1,300m,平均倾斜度为8%~15%,曲线半径至少在20m以上。滑行转弯时,压力接近于重力的4倍,平均时速达到100Km。在曲线、直线、圆形Omega(Ω)等滑道上保持加速度,滑行转过14~22个弯是其重点。由于是争分夺秒的比赛,因此不能减慢速度。比赛规则俯式冰橇所用的比赛滑道,与雪橇相同,不同的是雪橇和滑行姿势。雪橇选手是仰躺在雪橇上,脚在前头在后。俯式冰橇则是相反,选手俯卧在雪橇上,头朝前脚在后。选手需要在两天内完成4轮滑行(第一天完成2轮滑行),比赛时间精确到0.01秒,四轮成绩相加用时最少者获胜。出发时选手排列在起点等候,依照出发顺序出发,出发的灯号亮起之后,选手须在30秒之内完成出发动作。出发时选手须将雪橇推向前,将雪橇加速之后,迅速登上雪橇完成比赛,出发动作必须全部自行完成,不得藉助他人之力。俯式冰橇规定只能以俯卧式进行,选手的肚子贴在雪橇上的姿势才被允许。中途掉落雪橇可以允许,但在通过终点时,选手必须在雪橇上才算完成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