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读历|读史| 2022年1月17日星期一=4719年1月28日4月9日,冬至28日第1天,黄帝。
过去有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个季节。
直到现在,它们仍然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是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人。
公历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一年的运动,认识一年中四季、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在中国形成的“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和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认知系统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2021年,冬至节气和小寒节气相遇的具体时间是:
根据公历。
2022年1月5日 11:23:17
根据中国彝族十二生肖历法,它是
虎年和鼠年的第十六个 11:23:17,
根据中国农历,它是
11:23:17, 2008年4月1日
公历/公历:2022年1月17日,星期一
公历/公历:2022年1月17日
农历:最凶年腊月十五。
农历十二月十三日,辛丑年
(解读:因为12月日是小寒,所以12月1日是小寒)
十二历:元旦、大年初一、冬季、十三、初三。
(解读:董纪01是小寒)
二十四节气日历: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小寒日,周三。
(解读:小寒节气十三日)
今日官方日历:辛丑月十三日十三。
(释义:丑月十三日)
中国彝族的十二生肖:虎年二十八,鼠年二十八。
(解读:鼠月初一为冬至)
(鼠月是中国彝族十二生肖中的一月)
西方黄道历:摩羯座2021年第28日
(摩羯座第28天)
(解释:射手座在太阳子午线的270 -300度)
蝎子是黄道十二宫的第十宫。
冬至日历:4月9日第01天
古支历:二月二十八。
黄帝时代:4719年1月28日(第028天)
公元4719年第028天黄帝
黄帝时代:1月1日为冬至。
黄帝0001年的第一天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
这是甲子年,甲子月,依据的是古代历法算法,不是现在的历法算法。
古支历:01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为冬至日。
懂点历法
在静斋的历法上,有五种历法方法:黄帝历(中国彝族十二生肖历/古干支历)、干支历(今干支历/十二齐历)、二十四节气历(七十二候历)、中国农历(阴阳历)、西历。方便大家古今自由行。
我们中国人实际上至少有三个新年或人民币。
旦,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认为的一年的开始至少有三种:
第一:“冬至”,古传干支纪年法的新年,早在四五千年前黄帝时期的历法就是从冬至那一天算新年的开始。“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测得的节气,精一斋在这一天办“一阳节”,在江阴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
第二:“立春”,今传干支纪年法的新年,是今传干支历寅月的第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同时“立春”也是一岁生辰属相转变的时间。。
第三:“正月初一”,农历阴历新年,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历法-阴阳合历,和太阳、月亮都有关系,因为月亮转的快,太阳转的慢,我们会根据太阳的运转,19年增加7次闰月(每次增加一个月),所以有时候一年会闰一个月,一共13个月,这样慢慢的就保持了立春和农历春节基本上相差不了几天,基本相差不了一个气,就是15天。
精一斋的日历从公历12月22日“冬至”开始,目的就是想恢复中国古代的星空,恢复中国古代的立法。我们有自己的文明,应该有文化自信,我们的自信也是有内涵的,与天地相应,与日月同辉!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精一斋的日历是从2021年12月21日开始为壬寅虎年的第一天,按照古传干支纪年的纪历方法,“冬至”这一天是生辰属相的转变时间。
按照今传干支纪年的纪历方法,“立春”这一天是生辰属相的转变时间,所以从1月1日到2月3日依然是辛丑牛年。
看日历,是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时机,能让您养成随着二十四节气生活的好习惯,礼到情谊到。
由公历演变为农历阴历教程
由公历演变为二十四节气历教程
日历演变B01
日历演变B02
日历演变B03
公历演变为黄帝纪元日历
公历-表日期-一个时间的坐标轴
二十四节气历 表天文点
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迹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就是太阳黄经270度,也就是冬至日
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就是太阳黄经0度,也就是春分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就是太阳黄经90度,也就是夏至日
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就是太阳黄经180度,也就是秋分日。
我华夏先民
先定天文点“二至”即“冬至”与“夏至”
再定天文点“二分”即“春分”与“秋分”
如此就确定了
天文点的“二至二分”
然后再确“四立”
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二至二分”+“四立”
就是“八节”
如此就确定了“四时八节”
即一年有四季,一共有八个关键节点。
然后再在每个节点之间再分出3个节点。
如此就成了24个节点。即“二十四节气”
即“二十四个天文点”
天文点,对应地球地理-在对应人文
人按照天体运行轨迹生活。
往期回顾:
盘古一斧开天地,
女娲一捏土造人。
伏羲一画创八卦,
炎黄一统华夏生。
生生不息,承传至今。
慎终追远,精一至善。
正所谓
日行一善易,一以贯之难。
入门始精一,达成终至善。
道能生一,一能生熟
孰能生巧,巧能生变
变能生化,化能生道
格物道明,精一至善
《刻意练习》
中国的人文起源,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创造天地、回归自然。中华文明,从不贪天功。“道生一,一生二”
生而为中国人,不可不知女娲氏女娲氏大地之母,地球母亲,孕育人类“二生三,三生万物”
生而为中国人,不可不知伏羲氏伏羲氏观天象,察地理,创八卦(创五行十月太阳历),教化万民
生而为中国人,不可不知轩辕黄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神农炎帝及东夷族、苗族祖先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河北涿鹿有中华三祖堂)。
炎黄二帝,开疆拓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创造了中华文化。创干支历,定中原,繁衍了炎黄子孙。
炎黄后裔称为百姓,蚩尤后裔称为黎民,通称为黎民百姓。是中华民族形成的主体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