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事,就有妖!
先造谣,后报警,最后纸包不住火。
张主动用生命把苏宁的股权“送给”了马云。12月10日晚,张父子向马云“卖身”的消息在网上传开。
风是第一次验证,是真的!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苏宁控股集团创始人张已将所持苏宁控股全部股份质押给淘宝,借款10亿元,与苏宁控股注册资本相同。
这次张近东真的是以命相托啊,你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苏宁控股是张一手创办的,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除他之外,主要股东还有他的儿子张和南京润贤企业管理中心。
但是请注意,换句话说,张直接为其他股东做决定。
其次,淘宝是Suning.cn的大股东之一。此次质押后,淘宝的持股比例进一步增加,未来是否有意控股Suning.cn尚不清楚。
消息一出,外界大呼张缺钱。反映在二级市场,苏宁股价下跌。不只是最近,这次的质押是全部股权,All In哦.
针对此事,Suning.cn官方回应称,苏宁股权质押给淘宝是正常的商业合作,对苏宁网的战略发展和正常运营没有实质性影响。
这些公关真的很辛苦。如果你不说话,你就做不到。如果有,那就是扯淡。
就算不正常,我也不敢说。前两天还很“变态”。他们直接选择了报警,因为近期,苏宁股价累计下跌达10%有消息称,苏宁集团在渤海银行的贷款违约,民生和建行已经撤贷。
为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苏宁表示将回购一批债券。回购需要资金。从质押登记日期(12月4日)和辟谣时间来看,确实有一些消息敏感的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现在真相浮出水面,报案自然不会吓到谁,是对市场的一个交代。
你是缺钱,还是想做大事?有人说股权质押是资本市场的正常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资金链紧张。市场多次传言苏宁资金链断裂,
其实苏宁官方的解释也是一样的。(认捐目的)苏宁与阿里长期保持良好合作,深化合作,拓展线下业务场景。
听官方意思,这是苏宁有意联合淘宝做大事,但结合最近的传言,谁信?
另外,想干大事,早干。
2015年8月,转型6年的苏宁罕见牵手阿里,张和马云完成了一场电商与实体的历史性对话。
2016年6月,两家公司正式联姻,互相持股。阿里以283亿元战略投资成为Suning.cn第二大股东,苏宁等额资本只是阿里的一个投资方。这种“不平等”注定了后来“分道扬镳”的命运。
只是阿里在说张近东缺钱,只是媒体的臆测。的新零售店被拿走了,苏宁只是住进了天猫。
阿里极具表现力的新零售、新制造概念,与苏宁无关。张觉得已经赚不到钱了,只能另谋发展。
2017年12月,苏宁出售550万股阿里股票;2018年5月,苏宁再次抛售766万股阿里股票;同年12月,苏宁也将剩余的1316万股全部卖出。
阿里馋苏宁的身子,苏宁图阿里的新零售。
当你有钱的时候,你不能把头发留在家里。苏宁干起了老本行——实体零售,转型电商十年,却没有激起波澜,还是靠谱的。
一出手27亿吃了万达37家百货,对王健林来说是救急了。苏宁意犹未尽,再花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
更何况今年10月,在徐老板危机四伏的时候,苏宁更是“雪中送炭”,以200亿的“操作”解决了恒大的一场危机。
陪跑阿里近三年,苏宁浪费了青春,却收获了财富,投资阿里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一切都发生在停止蚂蚁上市之前。从马云炮轰监管部门,到马云上市被取消,一切都变了。
s://tupian.lamuhao.com/pic/img.php?k=苏宁张近东资助恒大,苏宁老板张近东近况7.jpg\”>
苏宁扛不住了,或与蚂蚁有关
大家都知道,蚂蚁集团股权复杂,利益更是盘根错节,不仅有国企参与,更有有明星大佬和各类老板。
据说若蚂蚁上市,仅阿里系至少产生58位亿万富翁,员工尚且如此。那些早期的投资者,比如张近东、史玉柱更是赚得怀疑人生。
苏宁控股是通过投资蚂蚁股东上海云峰新呈投资中心间接持股蚂蚁集团的。张近东本指望翻个几番,哪知现在连本金也套在里面了。
这只“黑天鹅”飞下来,可能连马云也没想到。而如今蚂蚁上市也遥遥无期,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随着永煤债券一声雷,汽车巨头华晨轰然倒塌,国内债券市场开始走进至暗时刻,国企债券刚性兑付信仰被打破,债券市场杀声四起,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多家机构开始回抽资本,苏宁自然不能幸免。
苏宁终于也抗不住了,虽然昔日好友万达和恒大已经上岸,但它们想帮也是有心无力。
这个时候,举目四望,有交情又有能力帮苏宁的似乎只有马云。为了消除此前苏宁清仓阿里股票的误会,张近东父子这次豁出去了,把苏宁控股所有的股权悉数交到马云手上,真的是以命相托啊。
只可惜,最近马云的日子也不好过啊,还不知道他去了哪 “左右手互搏”,参透天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疫情的“黑天鹅”谁都没有想到,蚂蚁叫停也令很多人意外,这些都是无常。
苏宁从2009年开始转型电商,一路走来,做过诸多努力,颇多尝试,但终究没有掀起风浪。
如今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电商的第一梯队被“猫拼狗”占领,第二梯队成为“快抖”的天下,苏宁在电商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
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告诉我们,一个行业最终能活下来的只有一二名,其他都是炮灰。
我想张近东比谁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昔日的家电连锁之战,最后仅剩国美和苏宁成为最后的赢家,如今的电商之战,岂能违背自然规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强大如柯达,牛批如诺基亚,后来又怎么样了?人民日评马云,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我们都只不过是时代的一粒尘埃而已。
作者: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