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给国人添堵的国足,确实成为了“全民嘲讽”的目标。用一位退役的国内明星的话说,“如果泰国输给了越南,那就输给了缅甸”。很多人甚至列出了国足前11名球员,对他们进行攻击和调侃。作为一个喜欢研究国军历史的小球迷,雨田君也想用足球比赛中的首发4-4-2阵型,对国军黄埔11强的名单进行排序(此阵容只针对国军黄埔学员,不包括黄埔军校毕业的我军指挥官),作为对国足的跨界致敬。
国军黄埔生最强首发名单
门将:在胡宗南的门将位置上,自然要说出自黄埔王子胡宗南。门将是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应该交给最信任的人。据说国军中“忠义之将”是顾,但胡宗南的忠义丝毫不输于他。按照老蒋用人的三个标准——浙江人、黄埔系、第一军出身,胡宗南占据了所有的位置。当时的胡宗南有多牛逼?他是黄埔这么多学生中的第一个将军。
黄埔亲王胡宗南(剧照)
面对老蒋的信任,胡宗南也以兢兢业业镇守陕西和黄河一线来回报老蒋。他在战斗中一直是反动的深水炸弹,抗战时镇守陕西也经常搞摩擦。解放后,他还积极进攻陕北,是老蒋最信任的黄埔学生。胡宗南虽然战绩不佳,但他的忠诚也让他一直保持在国军黄埔学生队首发门将的位置上。
在后卫线上两个边后卫分别是宋希濂和郑洞国,而防守中坚的两个中卫则是李弥和陈明仁领衔。.的后卫线由李米领衔
先说两个边后卫。宋希濂和郑洞国一样,是国军将领中“君子”的典范。他低调又侠义。宋希濂救陈赓和郑洞国的苦战英人,可见一二。作为边后卫,攻防必不可少。宋希濂在富锦山战役中歼灭日军两个师,其36师以90%以上战损的代价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为武汉北部防线赢得了时间。在抗战相持阶段的汇通桥战役中,宋希濂指挥第71军痛击缅甸日军,确保了滇缅公路和昆明的安全。
边后卫宋希廉(剧照)
另一名后卫郑洞国也在进攻端血战一场。他率领日军第1师团和第5师团,在第一次四平战役中,率部击溃了S的东北民主联军。防守方面,还有辽沈战役,防守长春,让S的南北平推战略破产。
边后卫郑东国(剧照)
中卫是球队的防守中坚,而国军中的防守悍将也不少。
黄埔四期出生的李米,看起来资历不小,但战斗力也很顽强。如果说第5军是国军的王牌,那么李米领导的中央军第8军就是防御的标兵。解放战争临朐战役,粟裕吃了不少苦头。淮海战役都知道黄的兵团打得很顽强,但是别忘了在碾庄修了工事。据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生性乐观的李米,几次被我军击败后都能巧妙逃脱,其防守之术也可见一斑。
另一名中后卫陈明仁也是国防专家。他已经在上海淞沪会战的战场上扬名立万。四平战役中,与S军作战更是难上加难,在四平一战中获得“蓝天勋章”。
中后卫李米(剧照)
队长杜余明领衔中场中场4名悍将中,队长杜聿明和胡琏搭档双后腰,这一点颇有红军利物浦阿隆索+马斯切拉诺,巴萨布教授+哈维配合,而两个边前卫则是王耀武和廖耀湘双子星领跑。
作为战地队长,杜扮演着一个指挥官的角色,这正是他所擅长的。在S的评价和《战神粟裕回忆录》中,对的“救火队长”杜都有很高的评价。作为国军中不可多得的军事家和大兵团总司令,杜给我军在东北和华东造成了不少麻烦。他虽然是“副总指挥”,但在指挥上也善于调度。李M
在杜余明身后,作为掩护中场清道夫的胡琏,扮演着博格巴、金米奇、马斯切拉诺这样的B2B中场任务。事实上,胡琏曾经是我军在国军军级军官中最头疼的。他率领的18军(整编11师)在华东和中原给粟裕和刘邓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粟裕也不愿意提南麻战役,对手是胡琏。我军在大决战后最大的失败是在进攻包道边境时击败了胡琏。所谓B2B,就是能攻能守,进攻胡琏。当年,胡琏在石牌保卫战中率先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叶飞和陶勇也在进攻华东根据地的战斗中吃过亏。
他的亏。
后腰胡琏(剧照)
两个边前卫是国军中善于打“胜仗”的王耀武和廖耀湘,王耀武别看是黄埔二期,但打的胜仗可比他们一期的学长多得多,一度被称为国军中“常胜将军”。抗战时期王耀武带领的74军在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和雪峰山战役中都有上佳的表现,可谓战功赫赫,而且足球场上的边前卫,既要串联边后卫,也要给前锋喂饼,这些都需要关系,正巧王耀武在国军中的关系可以说是最好的,山东大汉出身的他善于“做生意”(不是贪污),虽然身处74军阵营,但在各派系中混的很开。
边前卫常胜将军王耀武(剧照)
在法国圣西尔吃过的洋墨水的廖耀湘,可是国军中进攻的一把好手,在场上他的辈分最低(黄埔6期),但进攻天赋却很强。善于指挥机械化兵团作战,出身第五军系,后来担任新6军指挥官,在缅甸和孙立人一起硬刚日军最强的缅甸方面军。解放战争时期,率领的新6军曾在沙岭战役中以1个团挡住我军1个纵队(军)的进攻,其发明的“法式滚筒”战术,差点让林总着了道,其进攻能力在国军将领中不容小视。
边前卫廖耀湘(剧照)
关麟征和邱清泉是双前锋
国军将领中,有的人从参军开始就注定了善于厮杀,比如关麟征和邱清泉。
人高马大,身高达到190以上的关麟征,天生就是当兵吃粮的好材料,和杜聿明一样出身陕西的他,带有西北大汉的一股莽劲。在北伐时他就经常扛着大刀,带领敢死队攻城,在抗战初期担任25师师长期间,多次在长城抗战中击败日军,即使是挂了彩也不下火线,因为善于打仗还被老蒋称为“关大头”和“关老虎”。在台儿庄战役期间率领52军,配合李宗仁和汤恩伯重创日军矶谷师团,名声大噪。其身上自带的进攻因子,堪称国军中的“李云龙”。
前锋关麟征(剧照)
和一身阳刚气的关麟征相比, 另一个前锋邱清泉则是有另一种特质“疯”。别看和老蒋是老乡,出身浙江大家,还是上海名仕于右任的徒弟,但文质彬彬外表下的邱清泉有着一种另类的癫狂(估计是南京战役的刺激)。他善于写诗,但对部下却是严厉,满口国粹,但麾下的第5军却是五大主力,长期间占据国军第一攻击军的称号,在华东战场就连粟裕也是逢五不战,在作战中邱清泉就像“疯子”一样狂执,打起仗来完全不管不顾,是国军攻坚的一员悍将。
前锋邱清泉(剧照)
当然除了这场上的11人之外,还有很多替补名单,比如替补前锋张灵甫,之所以不把他放在首发,主要是其能力一方面不如关麟征和邱清泉,再者张灵甫本人更是孤僻,和同僚关系搞的很僵,其他大局观和格局也比不上前两者。
替补中还有黄维、范汉杰、李默庵、李延年和王敬久等一众黄埔名将
替补黄维(剧照)
雨田君说
当然别看场上的11人看似最强阵容,但是国军一向有“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传统,协调作战能力差,在实际使用时也会大打折扣,场上都是各种派系的集合,比如第5军系和74军系,何应钦和胡宗南系。张灵甫等人也是更衣室炸弹,
当然以上国军黄埔军校学生最强11人名单的,完全是雨田君的一家之言,仅仅是以此来应景国足,别无更多想法,希望读者大大们切勿展开……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