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是相声界的术语之一,意为用流畅而有节奏的语言进行长篇叙事表演;其中“关”是连贯的一个,意思是“一致、始终如一”。有很多经典的相声段子,比如《报菜名》 《地理图》 《八扇屏》 《卖五器》 《大保镖》。
马史的相声以说为主,擅长调侃,尤其是雕琢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节目。作为马式相声传人的老师,对关口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关口是当今相声界的泰山北斗。
老师认为马的相声比灌口的好,但不是好就是马的相声,各有特色。马史的相声不同于以往老教师的相声。马老师认为,“相声没必要背。”
所谓“下来”就是鼓掌。马老师认为,表演不是为了让观众鼓掌,不是为了让观众感叹“这个演员真的很努力”,不是为了邀功,也不是为了推销大力神丸。你要背出来让人觉得很美很放松,让人看着不觉得累。另外,嘴里的每一个字都要清晰,就像炒豆子一样。每一句话都要送到人的耳朵里,让他们听得清清楚楚,让他们感到轻松。它们应该内紧外松,容易提起。
在这方面,先生认为,马先生对的表现是前所未有的。过去没有人表现得像他,未来暂时也没有人表现得像他。即使不能完全继承,我也会努力做到急功近利,但我一直在按照那个标准用心学习。
此外,马志明先生认为,传统相声有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今天的相声演员有必要在继承中创新,进行合理化改进,从而更好地发扬这种艺术。
马志明老师以《莽撞人》为例指出了不合理的逻辑。《莽撞人》的原文是:
当初后汉三国有个莽汉。自桃园三结义,叔姓刘备字玄德,居大书楼桑。二哥姓关明宇,住在陕西省周浦梁杰县。三哥姓张,家住涿州范阳县。后续四弟,姓赵明云子龙,住在正定府常山县,百战百胜。后来,他被称为常胜将军。就因为长坂坡前的一场恶战,赵云单枪匹马闯进了曹操的营地,砍倒了大邱的两杆,带走了三杆,他的马掉进了一个坑里,这是一次生命的损失。
在曹孟德的山顶上,我看到一个身穿白衣的年轻人,头戴白色头盔,身穿白色盔甲,手举白色旗帜,腿上骑着一匹白色的龙驹,手里拿着一把闪亮的银枪。他是一个勇敢的士兵,他有爱他的意图。徐庶在暗中保护赵云,徐庶却一言不发的进入了曹操的阵营。今天看到赵将军的马掉进坑里,差点被打死,就自称“丞相”。“有爱会意味着它吗?”曹操说:“正是。”徐叔曰:“何不收留本将军?”
曹操听了,连忙下旨:“让山摇地动,三军听得清清楚楚: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若一兵将伤赵将军性命,八十三万大军,五十一兵,独与他同死。”所有的人都不敢前进,只能后退。赵云以一战幼主,二战常胜将军之勇,杀了个七进七出,这才杀出重围。曹操一看,这么勇敢的人怎么可能放过?他在后面追。追到当阳桥,张飞赶到,大叫:“四哥,不要慌。这里有一家人,所以我不知道!”
让赵云的部队过去,曹操就到了;赵云消失的时候,看见一个黑脸大汉站在桥上,就问旁边的夏侯惇:“这个黑脸大汉是谁?”夏侯惇曰:“此张飞鲁莽矣。”曹操一听,就(咝~啊)惊了:我想起来了,关公在白马坡斩首阎良的时候,跟一家人说他有三个结义兄弟,张,姓一德,在百万大军中拿着人头,好像在从口袋里找什么东西,看着粮食。今天看到的,真勇敢。“来,取下伞c
绿色的伞盖被揭下,张的脸却像坚韧的铁,在黑暗中透明,在灯光下透明,后面还画了一个,像钢针,又像铁丝。头戴铁艺头盔,两条龙争宝,一条红缨,上面嵌着八宝:轮、螺、伞、盖、花、盆、鱼、长。戴着一把锁,一件大叶子链盔甲,和一件肥皂袍。踢老虎的靴子,马万里山的迷雾野兽,挥舞八根蛇矛。站在桥上,咬牙切齿,捶胸顿足,愤恨不已,大骂:“曹操,听真话!”!)今天你的三爷张就在这里,等着你攻,打,进,退,打还是打。不攻不战,不进不退,不辩不战,你是男人的一代。”大叫一声,庞收兵;喊两声,随波逐流;喊三声喝当阳桥。
后人有诗赞之:长坂坡前救赵云,吓退曹操百万大军。张姓一德,是个莽撞的人。
老师认为,开头“自桃园三结义起,叔父姓刘,已为玄德,居大书楼桑;二哥姓关明宇,住在陕西省周浦梁杰县。三哥姓张,家住涿州范阳县。后续四弟,姓赵名云子子龙,居正定府常山县,百战百胜,后称常胜将军。”很不合理。
四兄弟一直叫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而不是“自桃园结义三次”这个称呼,所以这句话经不起玩味,不严谨。
马志明老师也认为这段话的主角是张飞,但是有将近一半的篇幅表现了赵云的勇猛无敌。如果只听前半段,赵云更像主角,张飞什么事都没有,也不合理。其实赵云出场是引子,主要是为张飞出场服务的,但开头没有指出,这是喧宾夺主。
p?k=贯口八扇屏完整版,贯口大全德云社4.jpg”>
马志明先生在表演这段贯口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改编,开头部分改为:
在想当初,后汉三国有一位莽撞人,姓张名飞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阳郡。桃园三结义,大爷姓刘名备字玄德,家住大树楼桑;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家住山西蒲州解良县;三弟即是张飞;后续四弟,姓赵名云字子龙,家住正定府常山县,百战百胜,后称为常胜将军。后面内容不变。
经过改动后,在开头部分即点出主角是张飞,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后来刘备、关羽、赵云、曹操等人的出场都是为了主角服务,不至于喧宾夺主。同时将“桃园三结义以来”的“以来”二字删除,既没有改变原意,又显得合理。
可惜的是,马志明先生的改编版《莽撞人》流传很少,再加上近二十年他也没有表演过这段作品,所以这段改良并没有在当今相声演员中推广开来,即便是马氏相声的忠实拥趸高峰,在表演这段贯口时,依然用的是传统版本。当然了,这也与大部分相声演员文化底蕴不足,创新能力不够,一味尊老有关。
与马志明先生心有灵犀的,仅有天津相声名家杨志刚,他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也做了类似的改良,同样没有得到推广。作为郭德纲的老师之一,不知道杨志刚当年教给郭德纲的,是哪一个版本。
从这个例子中,足见老一辈相声艺人对于相声的严谨程度,其“尊古不崇古”的专业精神,值得当今年轻的相声演员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