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篮球商业计划书目标,共享篮球商业模式

  由于自行车共享之间的竞争,各种“小黄车”遍布大街小巷,二手自行车的价值迅速下降。于是,以前丢自行车的越来越少,甚至小偷也不再袭击自行车了。但本质上还是传统的分时租赁商业模式,更多的是看中了金融游戏。  

  

    

  

  文/每日资本论  

  

  涨价是自行车共享生存的唯一出路吗?  

  

  近日,关于共享单车涨价的新闻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甚至一度登上相关社会热搜榜。美团单车7天优惠价由10元调整为15元,30天优惠价由25元调整为35元,90天优惠价由60元调整为90元。  

  

  巧合的是。早在今年1月,Hellobike就宣布将7天骑行套餐卡提高到15元,30天骑行套餐卡提高到35元。此外,沈阳、长沙、佛山、绵阳、珠海等地的单骑价格也有所上涨。  

  

  对于这次涨价的原因,美团单车称之为“硬件和运维成本的增加”。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原材料上涨的压力正在从自行车生产企业向下游传导。  

  

  有趣的是,这种原材料涨价的传导,也让自行车价格在“骑行热”的背景下飙升。公路车的价格从5000元到10万元不等,万元以上的碳纤维自行车卖断货是常有的事。  

  

  如此令人羡慕的市场,国内自行车厂商自然赚得盆满钵满。中国自行车龙头企业之一的上海凤凰,自2019年以来,营收和净利润一直保持两位数至三位数的增长态势,可谓势头迅猛。2021年,其净利润突破1亿元,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  

  

  但对于自行车共享来说,这是一种命运。  

  

    

  

  单车共享首份永安行年报显示,2021年,永安行实现营收8.73亿元,同比增长0.04%;归母净利润4384.4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91.13%,成为2017年上市以来最差的一年。今年一季度,永安行业绩继续下滑,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下滑15.88%;归母净利润1237万元,同比下降57.33%。  

  

  当年永安行上市时,股价一度超过百元。然而,经过5年的持续震荡下跌,永安行的最低股价已经到了10元附近。截至2022年8月8日收盘,永安行股价14.19元,总市值32.03亿元。  

  

  自行车共享的三巨头正在苦苦挣扎。这次涨价美团单车的前身是摩拜单车,2018-2020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根据滴滴2021年财报数据,清驹共享单车被分成300亿“其他业务”亏损。  

  

  Hellobike也好不到哪里去。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一直亏损,2018年至2020年累计亏损48.41亿元,最高年度亏损超过20亿元。  

  

  连续巨额亏损,这就是共享单车冰冷的现实。我该怎么办?  

  

    

  

  先天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自行车共享有着严重的先天不足。众所周知,在自行车共享的早期,市场上流行的热词是共享经济。然而,当共享经济被放到自行车上时,它似乎走了一点弯路:——。企业的主要盈利手段是用户押金,而不是按小时收费。  

  

  什么概念?当时用户租小黄车的押金是199元,摩拜单车是299元。自行车共享运营本身和投资者似乎都对这个巨大的存款池感到惊讶,这是一件超级大的事情。只要存款池中有资金流动,就可以用于其他用途,获得更高的收益。这种方法类似于银行,只是中间物质是自行车。  

  

  根据ofo当时的估算,平均每辆投放市场的单车可以承载6-10笔押金,从而保证企业盈利,扩大生产和投放数量,计时收费更多是作为补充。然而,这种盈利模式更像是一种金融机构  

  

  但是,互联网行业似乎认识到了一个死理。只有烧了对手,才能享受所有的收益。因此,在那些日子里,黄啸的钱是软的,它花费了数亿美元。不知道有多少其他行业的创业者嫉妒了。  

  

  更有趣的是,由于自行车共享之间的竞争,各种“小黄车”已经遍布大街小巷,二手自行车的价值迅速下降。结果,以  

前经常丢自行车的现象越来越少,甚至连小偷都不再对自行车下手了。

  

  

但为了日本软银公司孙正义的18亿美元投资,小黄车大笔烧掉了几十亿元后,孙正义掉链子了。一下子,小黄车迅速就从云端跌落尘埃。

  

  

但不能否认,就算没有孙正义掉链子,小黄车出事也是迟早的问题。因为行业也看到了共享单车的押金池风险,对于押金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简单说,想通过玩押金池的方法搞金融游戏,想都别想。

  

  

于是,共享单车迅速降温,也持续着亏损。至少到目前,尚无更好的解决方法来实现共享单车企业的盈利。但亏损显然不能长久下去,于是,租金涨价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共享篮球商业计划书目标,共享篮球商业模式

  

未来在哪儿?

  

  

接下来的话题则更为沉重了,共享单车有没有未来?

  

  

要知道,在共享单车火爆了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睡眠舱、共享衣橱……似乎什么都能共享。说白了,当时的很多共享项目打着“共享XX”的旗号,其实本质上还是传统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更有甚者是看中了金融游戏。

  

  

因此,这种玩法也注定了,所谓的共享难以长久。

  

  

对于共享单车而言,其原始动机地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那么,从地铁口或者公交车站到小区之间的交通需求是否还存在?显然,不用问,这是刚需,不会随着共享单车热度的衰退而消失。

  

  

有刚需则意味着有市场。但涨价到什么程度与消费者接受的程度,则大概率决定了这个刚需从自行车变成了其他交通工具,甚至是“11”路。

  

  

很简单,若骑5到10分钟自行车的价格,高于公交车甚至电动自行车的价格,显然,共享单车就会被淘汰出市场。这种观点,实际在南方很多城市已经出现,共享电动自行车几乎已经把共享单车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题外话,这也为什么部分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企业在三四五线城市,反而活得十分滋润的根本原因。但在一线城市,受各种制约较多。共享电动自行车不仅没有扩大业务,反而因为种种原因缩小的运营范围。

  

  

显然,共享电动自行车在“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上,反而实现了成功。

  

共享篮球商业计划书目标,共享篮球商业模式

  

这条经验,应该引起共享单车企业们的高度重视。毕竟,单靠租金模式是否无法支撑共享单车重资产的运营模式。

  

  

能否找到运营模式上的突破口是关系共享单车命运的关键。在此之前,能够在合适的区域、合适的地方,找到合适的位置,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那么,已经投入巨资的共享单车企业,还能静下心来,仔细考虑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吗?

  

共享篮球商业计划书目标,共享篮球商业模式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

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实性请自行核查,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484479098@qq.com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0)
陈的头像
上一篇 2023年 3月 27日 上午11:20
下一篇 2023年 3月 27日 上午11: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