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发音为r gu,是中国古代一种利用日影来确定时间的计时器。基本解释1。太阳的阴影2。利用太阳投射的阴影来确定时间的装置。又称日晷。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日晷长4.8厘米,宽3.8厘米,高2.2厘米。
形状为孔雀尾状,形状较小。盒子分上下两层,上层是棺材板,上层是小时线和‘午’、‘卫’等中文小时名称。在中间放一个小指南针。
盒盖上镶有直板手表,手表上刻有纬度线。如果直桌上的孔和对面的孔之间有一根线,那就是针。盒子的内层是一面镜子。
珐琅孔雀尾造型的横日晷,是清朝中期由宫内厅专门为皇帝制作的。
“谭”这个词的古义是太阳的影子。一个圆形的石盘,刻有时间,中间有一根金属针,垂直于盘面。表盘斜放在汉白玉基座上,通过太阳投射和地球自转形成的日影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确定时间。
用在宫前,也是皇权的象征,一般与嘉良并列,象征天地统一,江山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