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列夫斯基与朱可夫的关系,华西列夫斯基身高

  “在俄罗斯,朱可夫过去和现在不仅被视为二战中最伟大的将军,而且被视为俄罗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军事领袖。”  

  

  这是历史对被誉为苏联“军神”的朱可夫元帅的评价。  

  

    

  

  1996年12月1日出生于俄罗斯卡卢加的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是20世纪的传奇人物。一战二战给了朱可夫施展军事才能的舞台,赢得了举世瞩目的荣耀。而战后的悲剧结局,却成了他“高成”走向人生低谷的结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朱可夫元帅呢?  

  

  在这里,完全不需要细说他打了什么仗,怎么指挥,而是可以从朱可夫元帅经历的十大事件或细节中找到答案。  

  

  第一:朱可夫晋升元帅衔速度最快.1940年4月,朱可夫在参加苏联与芬兰的冬季战争后,由上将军衔晋升为上将军衔,并被斯大林任命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  

  

  随着德军突袭苏联,基辅告急,列宁格勒告急,莫斯科告急。善于指挥大规模作战的朱可夫被斯大林推到了前线,指挥苏军反击德军,一举扭转了局势。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最高统帅部于1943年1月18日决定授予朱可夫苏联元帅军衔,朱可夫成为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一位晋升元帅的苏联将军。  

  

  朱可夫在短短两年半内从将军晋升为元帅,晋升速度在苏联历史上极为罕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可夫是战争塑造的元帅。  

  

    

  

  第二:朱可夫4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苏联英雄”是苏联时期奖励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没有为国家立过英雄功勋的人很难得到,但朱可夫连续四次获得,一次是1939年8月29日,当时朱可夫是远东(蒙古)第1集团军司令。曾经,1944年7月29日,朱可夫是苏联最高副统帅,白俄罗斯第1集团军司令。第一次是1945年6月1日,朱可夫攻占德国首都后;第一次是1956年12月1日,朱可夫担任苏联国防部长。  

  

  在苏联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四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只有两个人。除了朱可夫元帅,还有被称为“苏勋宗”的勃列日涅夫元帅;  

  

  第三:朱可夫2次荣获“胜利勋章”称号.“胜利勋章”是苏联最高军事勋章,属于总司令勋章。一般只授予高级指挥官或苏联首脑,最低军衔为将军。  

  

  朱可夫是个例外。他一次也拿不到,但他来过两次。他成为苏联历史上仅有的与斯大林、苏联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一起获得两枚“胜利勋章”的三个人。  

  

  第四:朱可夫在中国边境作战一战成名.1939年5月11日,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联合伪满洲国军队,在黑龙江与蒙古交界的哈勒新河地区向蒙古边防部队发起进攻,遭到苏军和蒙军的反击。这是为了诺门罕战役。当时驻扎在外蒙古的苏联远东第1集团军司令朱可夫采用装甲战术,进行闪电战般的立体机动作战,最终与日军擦肩而过,以日军战败告终。  

  

  值得注意的是,诺门海姆战役是朱可夫第一次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而且也取得了胜利,这让苏军统帅部看到了朱可夫的军事才华。他的名声就这样建立起来了,然后朱可夫在第二年被提升为将军。诺汉战役成为朱可夫军事生涯的转折点。  

  

    

  

  第五:朱可夫决胜诺门罕战役避免了苏德战争期间腹背受敌的悲剧.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集结190个师共550万人入侵苏联。至此,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一路溃败,直接逼近苏联首都莫斯科。无奈之下,斯大林再次启用了刚刚被解除苏联总参谋长职务的朱可夫。面对巨大的军事优势,朱可夫紧急从中亚和远东调兵保卫莫斯科。  

  

  朱可夫之所以敢于削弱远东驻军,是因为两年前的诺门罕之战重创了日本关东军,迫使日本放弃了北进的打算,转而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上布阵。德国进攻苏联时,日本没有配合德国人进攻远东的俄国,从而避免了苏联腹背受敌的悲剧。  

  

  第六:朱可夫率部攻进德国首都结束了二战欧洲战场.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打响。朱可夫元帅率部在半个月内,突破德军三个防区,粉碎了希特勒顽强战斗的心理防线,结束了二战欧洲战场。  

  

  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和苏联朱可夫元帅(右一)  

  

  而在5月9日零时,朱可夫元帅代表苏联,与代表盟军远征军的英国空军上将恒慕义特德、美国空军上将卡尔安德鲁斯帕兹、法国陆军上将加布里埃尔埃塔西尼一起,接受了德国  

军的投降,欧洲战役结束。

  

第七:朱可夫是苏联对德占领区第一任最高长官。德国投降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作为盟军战胜国,对德国领土进行了分区占领,朱可夫担任驻德苏军集团军总司令,成为苏占区第一任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直到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后,苏占区才彻底废止。

  

第八:朱可夫是第一位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首长。为了庆祝苏军战胜德国法西斯,苏联决定把德国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零时生效的时间,定为卫国战争胜利日,并举行阅兵活动。

  

华西列夫斯基与朱可夫的关系,华西列夫斯基身高

  

1945年6月24日,苏联首次在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阅兵式,本来应该由苏联大元帅斯大林担任阅兵首长,但在阅兵仪式前几天,斯大林从马上摔了下来,迫于无奈只好请朱可夫来检阅部队,于是朱可夫就骑着名为“茨皮基”的白色阿拉伯骏马出现在莫斯科红场,风光满面。

  

至今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已成为俄罗斯每年必会举办的活动。

  

第九:因一张照片和一句话,朱可夫两次被贬职。1945年苏联《真理报》发布了一张照片,图中显示在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开始前,朱可夫与其他司令站在一起,他却站在了斯大林的位置上,这让斯大林颇为不满。

  

本来,朱可夫在卫国战争中的表现,风头就盖过了斯大林,这下好了照片一经刊登让斯大林彻底不淡定了,嫉妒心极强的斯大林担心功高盖主,遂在一年后朱可夫被斯大林贬职,降为苏军敖德萨军区司令员。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朱可夫有了复出的机会,被任命为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期间还曾帮助赫鲁晓夫清除了最大的对手贝利亚元帅,稳固了赫鲁晓夫的执政地位,朱可夫也被任命为苏联百万大军的最高统帅――国防部长。

  

但是赫鲁晓夫度过政治危机之后,犯了斯大林一样的猜疑病,认为位高权重的朱可夫随时可能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尤其是在听到朱可夫曾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我的命令,一辆坦克也别想从原地移动”,加剧了赫鲁晓夫对朱可夫的担忧,决定不再顾及朱可夫昔日的恩情,解除了他的防长职务,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第十:朱可夫死后举办了斯大林之后最盛大的国葬。1974年7月18日,一代名将朱可夫元帅辞世,享年78岁,主政苏联的勃列日涅夫不仅为朱可夫举办了继斯大林之后最隆重的葬礼,还亲自抬棺扶柩。

  

莫斯科街头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中央陆军剧院瞻仰朱可夫的遗体,送卫国战争功勋最后一程。这是赫鲁晓夫,以及其他苏联元帅去世时没有的待遇。

  

总体来说,朱可夫元帅是一个有大功德的人,只是没有一个好命运。

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实性请自行核查,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484479098@qq.com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0)
陈的头像
上一篇 2023年 4月 2日 上午10:08
下一篇 2023年 4月 2日 上午10: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