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库终于打破了进球荒,莫拉塔会为进球激情而哭泣,伊卡尔迪在晋级路上进展缓慢,哈里基恩愿意为体系做出贡献却总是淘汰自己的天赋。
其他昙花一现的中心往往在聚光灯下逐渐消失。在全民球探和信息暴走的时代,半成品的全能中锋早就被对手狠狠打了一顿。以前的德罗巴、伊布、范将军、猎豹等对抗和技术兼备,能自己带动后腰进攻的全能中锋很难追求。
中锋的退化、团队型前锋的进步
90年代后期,克雷斯波、因扎吉等禁区杀手很吃香。这位被中场喂饱的机会主义前锋一度备受推崇,也让蛋糕流第一次站在了前锋金字塔的顶端。但随着单中锋战术的盛行,“中场比对手多打一人”的战术开始流行并奏效,孤傲的中锋需要为球队做出更多的改变。
德华、吕布等人无疑为全能中锋树立了很好的标杆,既能主导空中对抗,又有细腻的步法技巧。一方面,他们可以进球。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当今中锋普遍缺乏的核心战术技能:靠自己护球来带领后卫进攻。
这种高中锋的存在,不仅大大淡化了传统10号的重要性,也促成了框对框中场时代的到来。
“普林斯”凯文普林斯博阿滕,英格兰双德,甚至后来的亚亚图雷;他们不是中场,却让世界看到了甚至超越中场的破坏力和冲击力。
体型和技术兼备的全能中锋,十年难遇。后起之秀中锋开始通过远离禁区来避免对抗的弱点。凭借在弱对抗压力下的出色步法,配合队友在地面上前进。虽然增加了传球次数,但也延长了进攻时间,让人昏昏欲睡。
这也是传控足球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在应对过程中耗费大量体力,容易影响门前触觉。武磊、伊瓜因、卡瓦尼都是门前错失机会的超级代言人。
过去十年,已经快成为老将的哲科、吉鲁两人是高中锋复兴最后的微光。
哲科曾经为罗马杀入四强做出过来之不易的贡献,基奥先后在阿森纳、切尔西和法国国家队都是先锋。他成为法国人在世界杯上化解前场、简化推进系统、制造禁区混乱的重要桥梁。
然而,微弱的复兴很快被现实主义无形地化解了。强队放弃了长期的高压,转而加强了对中场第二落点的保护。越来越多的球队在中场设置绞杀线,高中锋的苗头很快被浇灭。
新一代走了极端,无阵线成为列强的必要选项。
新生代中,伊卡尔迪和库特罗在意甲的出现,再现了禁区杀手的特质。他们触球次数不多,曝光率也不高,但往往能一剑封喉,带领两支米兰城队前进。
但是,护球能力的不足是这类杀手的局限性。当他身材不高,背部无力的时候,每当队友围上来,米兰二人组就没用了,就像少打一个球员一样。这种风格似乎也很难达到主流足球的要求。
卢卡库右路传中不错,但身材魁梧的莫拉塔其实是意甲时代最好的左边锋。无论耶稣、阿席尔瓦还是拉卡塞特,都是靠肋骨里的斜撞击。
做一份非中心的工作,是新一代中心人谋生的一种极端但普遍的选择。他们通常有很好的团队意识,但缺乏终极杀手的本性。他们可以刷出弱队的数据,但不能利用强队。
你知道是现代足球的进步还是倒退,是足球美学吗?无锋在20年前被视为只有疯子才会使用的阵容,现在已经成为列强的必要选择之一。
通过挤压前场球员跑动量来提高前场球员流动,配置4-6-0人员,短接禁区,让对方防线无所适从。火力点的分散在某些游戏中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无锋胜有锋”逐渐成为强队的套路替代。当然强者归强者,也有无锋的典型案例。
中锋,路在何方?
皇马、蓝军、红魔等。一直在努力寻找稳定的得分点。巴萨和拜仁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苏亚雷斯和万乐身体双冠王的任务仍然失败了。
如何解决新时代的得分火点,还没有找到方向。
现在说两个中锋共享火力的战术还为时过早。柱翼先天条件有限,无法批量生产。新时代中心的极端风格使它们的特点过于鲜明,容易成为目标。
中锋曾经是球场上的绝对主角,但在团队足球中,信息技术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全能中锋逐渐成为边锋、二前锋、进攻前场的配角。
或许当中后场条件更加成熟的时候,会有更多划时代的中锋战术出现,球迷们也能再次感受到中锋称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