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和选择字体前,我们要先想明白文字的功能是什么?
从原始时期人类画在墙上的那些抽象符号,到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再到现在成千上万的现代文字。写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实际上它们的核心功能都是一样的:
《作为信息的载体,记录和传播信息。》
这是文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没有这个,再花哨的设计也是徒劳的。
除了传播信息,文字还能以自己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力量。即使不知道语言的具体含义,也可以通过字体的平面设计来了解一些具体的信息。
所以同样的文字信息,用不同的字体,会传达出完全不同的感觉。
标叔这么啰嗦,其实是想让你明白字体设计的目的。出发点不对,每一步都会错。
“做一件事,先搞清楚目的,你才能搞清楚重点;搞清楚重点,你才能学会做事的时候从最重要的地方着手,次要的相对的忽略,从而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搞清楚为什么设计字体后,再看东西方文字的构造:
西方文字的结构:基线
西方文字是以横线为基础构造的。从下到上,第二行是标准的“基线”,几乎所有西方语言都是在这条基线上书写的。
“X”高:
x是基于字母x的高度,不同字体的x高度不一样,所以基线也会有变化。一般来说,x的高度比大的时候,基线位置会高一些,小写字母会大一些,会使行距变窄。当x比例较小时,大小写字母的差别较大,视觉上的行距会更宽松。
字腔
是类似C或者O的字母,中间的空格叫“字腔”。字体宽的字体给人一种开阔轻松的感觉。空腔窄的字体给人一种密度感和力量感。
衬线体
Linerbody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它的特点是在字体两端加衬线进行装饰。最早的衬线字体刻在古罗马的一块石碑上,别名“罗马字体”。这种字体既传统又易读,常用作标题和正文。
Liner体分为传统深邃的类似笔迹的旧体,比例整齐的现代体,现代感和时尚感更强。
根据衬料(两端装饰)的不同,可分为支架衬料(弧形衬料,温柔传统)、发丝衬料(直线型,平展分明)、板状衬料(厚薄四角衬料)。
无衬线体
没有衬线的字体,即末尾没有装饰的字体,称为“无衬线”。它类似于汉语中的“粗体”。
无衬线的出现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它是在板状无衬线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然后发展成细长的无衬线体。无衬线的“x高”一般比无衬线大,字腔也比无衬线大。视觉上能给人一种量感和现代感。
其他字体
哥特“黑字”是用平头笔写的。传达出庄重、高贵、敬畏、紧张的感觉。
手写“纸条”优雅、热情、友好。
用作广告和海报标题的装饰“展示”具有很强的个性。
汉字的结构:字面
汉字是在正方形的格子里设计的,文字所占尺寸称为“字面尺寸”。字号大小相同的字体,会因为字面尺寸的差异而大小不同。所以有时候两种字体搭配在一起,虽然字号设置的一模一样,但观感差别明显是不同的,原因就是这两种字体的“字面尺寸”不同。
文字的骨架:
骨架也就是文字的基本结构和重心分布。文字的骨架如果出问题,比如重心不稳,结构比例上不协调等,字体设计完之后将会变得很奇怪,而且很难修改回来。
胸线(也称作字怀):
胸线指的是字体内部空白处的宽度,胸线小的字体给人更加传统的感觉。但是在较小字号时,会增加阅读难度,给人感觉窄小萎缩,视觉上会感觉糊在一起一样。胸线大的文字现代感更强,而且较小字号也可以轻松辨识。
宋体
横线细,竖线粗,笔画尾部加上衬线的称为宋体。宋体字是最早的印刷字体,悠久的历史和使用范围给人传统、底蕴、易于阅读的印象。
宋体的衬线带有锐角的(现代型宋体)给人感觉干脆利落而强硬,衬线柔和的(传统型宋体)给人感觉古典亲和。要根据你想要表现的感觉来选择字体,即使同为宋体,其性格也是有些许差异的。
黑体
横线与竖线宽度一致的称为黑体。黑体的出现是当时为了强化标题而发展出的字体,所以黑体的基因中就保留着“强而有力、强调、正式感”的基因。
传统的黑体字,胸线比较小,更加凝聚、内敛,笔画粗细也并非完全一致。现代黑体胸线较大,给人开放感、机械感、冰冷感。
其他字体
隶书起源于战国,给人历史久远、神秘的感觉。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给人古典的感觉。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给人更加流畅随意的感觉。
而草书则是在行书上进一步简化,给人洒脱、不拘一格、有气度的感觉。但因其可读性较低,所以不适合做正文。
圆体给人温柔可爱、天真的感觉。
此外还有综艺体、卡通体、雪山体,这些字体都有强烈的个性,适合表现鲜明的意向,但不适合做正文使用。
字族
“腰线”指的是文字的粗细,只改变腰线粗细、字体宽度的系列字体称为字族。标准的粗细为regular,再粗的称为medium,更粗的称为bold。按照宽度可以分为宽型的文字、窄型的文字。窄型的文字也叫窄体字或压缩字,宽型的文字也叫扩张字或宽体字。宽体字更有力量感,压迫感;窄体字更加挺拔、年轻。多用于标题。
同一家族的字体搭配,表现主次的基础上,更能让你的设计效果和谐一致。
不同字体的性格
文字是为了传递信息而创造的,因为有信息需要表达,所以我们才会写下文章和文字。
而字体设计就是在保持传递具体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图形和颜色等信息来传达文字所不具备的朦胧的性格。
文字受制于文化、语言的不同,会有各种隔阂。而图形则不需要理解,没有国界、语言、文化这些限制,用更低成本、更加直接的传递情感与信息,成为更加有利的技巧。
格调感
一般来说有装饰的衬线体,比无衬线体更加有格调、更显精致高雅。造成这种认知的原因则是宋体字的历史更加悠久,长时间被人使用。所以本身就具有传统、正统、高格调、底蕴的感觉。
除此之外,有衬线的字体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字体中有曲线,而曲线则能营造优美而华丽的感觉。想呈现出“高级感”,搭配合理的留白,以及文字的明度差别较弱的颜色,则更能强调出高级感与信赖感。
亲和力
尖锐细长的东西会让人感到紧张,例如日常物品刀子、针、尖锐的石头等。圆润的物体则让人安心、感到亲近。
文字也有同样的心理作用,纤细、尖锐的文字,给人危险、难以靠近的印象;圆润柔美的文字给人亲近、柔和、可爱的印象。但过于浑圆的文字会给人孩子气、不稳重的印象。另外,想呈现亲近的印象时,尽量采用色彩亮度差异较小的颜色。
未来感
规则且如图形般的文字,会让人感受到新颖和科技感。文字的构成要素越简单,抽象感越强,就更能呈现出一种未来感。所以,将文字改造的更加简单,呈现“图形化”就能呈现出科技感,或者用直线和圆相互连接来构造文字,搭配无彩色更能体现未来感。
复古感
想要表现出复古的感觉,就要先了解过去时代的风貌,复古就是还原出当时那个时代的风貌。比如要表现出上世纪的感觉,就要先了解当时流行什么样的字体、什么样的展示风格。
华丽感
18世纪后半叶人们开始在海报上,不断增强文字的装饰性,目的是为了吸引目光、拉开与其他商家的差别,并且这种重度装饰的风格沿用到今天还会看到。文字的装饰性越高,华丽感也就越强,但可读性会变弱。所以要用在少数文字上,或者不需要被看懂的文字上。
文化底蕴
要体现传统的文化底蕴,书法字体是最合适的选择,书法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合成书法五体。
需要注意的是,书法字体的运笔走势和排列方式要一致,一般采用竖排的方式,横排会显得运笔不协调。
权威性
权威性来自于严谨、传统、朴实。所以文字如果要营造出让人信赖的氛围,不适合过分装饰,常规的字体更为适合,比如宋体、黑体这些常见的字体。排版上要宽松、易读、有秩序感,不能杂乱无章,否则传递不出正式、值得信赖的感觉。
自然感
手写的文字,会让人感觉到温度、自然、有生命力。但一般计算机里的手写字体会过于规整,所以要对每个字的大小和角度进行微调,赋予变化,更能凸显自然的感觉,但不能调整不能过大,要控制在肉眼看不出太大变化的程度。
精致感
单纯的文字本身无法带来“精致”的感受。要体现精致感必须有充足的留白,缩小字号、减少颜色的数量。此外,无衬线体比衬线体看起来干净利落,细体比粗体看起来干净利落。适当的添加大小强弱的对比,对于提升画面精致感有不小的帮助,具体方法参考骉叔之前的文章《如何让你的设计脱颖而出》
力量感
直线、粗线条、有棱有角的文字,放大处理,能呈现出强硬、力量感。文字线条越粗,给人越强劲的感觉,粗细一致的无衬线体和黑体更具稳定感。搭配强烈的明暗对比和较小的间距,更能凸显力量感。
女性化
细腻而有生命力的曲线,呈现出纤细和柔韧的美感,而且曲线比直线更柔和、有亲和力。所以,柔和衬线的宋体字比黑体字更适合表现女性化、柔韧感。
说了这么多,字体设计本质是在设计什么?
你心里应该已经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简单的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一句话:
字体设计的本质,是把文字当做图形和图像来设计,更加直观形象的传达具象与抽象的信息。
比如圆润的图形给人亲和力、尖角的图形给人凌厉感;直线给人干净利落的感觉、曲线给人柔美华丽的感觉……
关于图形(点线面这些平面设计中的精髓)以及平面构成的形式,骉叔之后会为你单独总结一份设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