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国(阿拉伯语:دولة الكويت,英语:The State of Kuwait),通称科威特(阿拉伯语:الكويت;英语:Kuwait),位于西亚地区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国土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比以色列还小),人口478万。
科威特,波斯湾西北部的君主制国家。在南部与沙特阿拉伯、北部与伊拉克分别接壤。
科威特是君主世袭制酋长国,伊斯兰教为国教,居民中9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约70%属逊尼派,30%为什叶派。
科威特曾经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国家,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政府鼓励一夫一妻制,还给只娶一个媳妇的男子奖励。
科威特,是位于波斯湾的一个小国,面积只比北京大一点点,但却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还打了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也就是科威特战争。
科威特的历史
科威特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当时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世纪时统治者巴尼族的酋长萨多姆建立了城镇和港口,并命名为科威特(愿意是“小城市”,由波斯文“kut”而来,意思是“堡垒”。)
1756年萨巴赫家族首长萨巴赫一世被推举为科威特首任酋长,并建立酋长国。
177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其在巴士拉的机构迁往科威特,使科威特繁荣起来。为了维护自治权,科威特寻求土耳其的支援,最终承认了土耳其对其之宗主权。
1871年,科威特酋长国纳入奥斯曼帝国的势力版图,其领土被规划在巴士拉地区(今伊拉克一个省份),但实际上仍保持较完整的自治地位。
1896年,萨巴赫家族首长穆巴拉克自立为王,因担心土耳其出面干涉,于是请求英国保护。
1897年,英国舰队抵达科威特海岸,土耳其要求英军退出,导致首次“科威特危机”。
1899年,英国强迫科威特签署《英科秘密协定》。
1913年,英国与土耳其签订《海湾协定》。科威特沦为英国殖民地。
1954年科威特成立了以酋长阿卜杜拉·萨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
1960年从英国人手里先后接管了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
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自行宣布独立。
1961年7月1日,英国利用阿拉伯国家之间对待科威特独立问题上的分歧,以“保护”为名,派兵在科威特登陆。同月20日,阿拉伯联盟宣布接纳科威特,并要求英国撤军。
9月11日,由埃及、约旦、苏丹、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组成的阿拉伯保安部队进驻科威特,以取代英国军队。英军于9月19日开始撤离科威特。
1962年科威特召开国家制宪会议,宪法规定“国家元首只能由萨巴赫家族后代继承”。
1963年1月选出第一届国会,5月加入联合国。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10万军队入侵科威特,并在1天内占领了科威特全境。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等政府官员逃离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计划,开始了”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进程。
1991年2月28日,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基本完成,因此这一天美国总统下达了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海湾战争结束。但萨达姆险狠,在兵败时下令点了燃科威特油井七百三十口,油井燃烧了好几个月。
如今的科威特
自从1938年2月22日发现石油,科威特的石油储量一度占到全球储量的10%。科威特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科威特的已探明石油储量940亿桶,约为世界总储量的10% 。石油、天然气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科威特的气候不利于农业,几乎全部农产品都需进口。此后,该国开始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科威特国家较小,2019年GDP为1369.4亿美元(IMF),人均GDP为32550美元。石油是科威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90%以上来自石油。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占出口创汇的95%。
科威特所有公民都享受着免费教育、免交水电费、免费看病住院、免收所得税及住房、饮水、用电方面的补助。此外,还有结婚补助、子女补助等名目繁多的社会津贴。由于科威特大量的石油财富,政府以各种名义给国民发放补贴,生育补贴,教育补贴,结婚补贴……名目之多,数额之大,甚至到了令人咋舌地步。
科威特人享受的国家福利远不止这些。对于到了学龄的孩子,假如想就读公立学校,不仅可享受全程的免费教育,还可获得政府提供的教育补助;如果想就读私立学校或出国留学的孩子,同样可以以教育奖学金和各类补助的形式获得政府资助。
如果大学求学期间结婚,学习补助和奖学金金额还会提高。如果配偶也是科威特人,还可以获得一笔2000科威特第纳尔的“礼金”和月供仅40科第、总额4000科第的“新婚贷款”。结婚后暂时没房子,可以获得每月150科第的住房补贴。(1科威特第纳尔=约23元人民币)
科威特政府向国民提供低价住房和无息建房贷款。科威特国民既可以选择直接购买由政府建造的“福利房”,也可以以极低的价格从政府手中购得土地并申请贷款自己建房子。
科威特人享受公立医院的免费治疗。如果在国内治不好,还可公费到欧美发达国家去治疗。据科威特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4年始科威特政府共为1.1万例科威特籍的病人提供海外医疗福利,总花费约4.41亿科威特第纳尔(约101亿人民币)。
科威特人的收入方面,根据网络公司发布的调查显示,阿联酋联合酋长国的职员平均工资水平位居中东地区国家首位,其次是卡塔尔、沙特和科威特。
报告称阿联酋职员平均工资达到4000美元,而卡塔尔为3700美元;沙特为3300美元;科威特为3272美元;约旦为1500美元,巴基斯坦、埃及和印度都低于1000美元,科威特3272美元的平均工资,相当于人民币约22642元。
在科威特类属于全民就业,等同于政府“全包了”,一般大学生毕业月薪就能够达到2000第纳尔(相当于人民币46000),大学教授是6000第纳尔一个月(相当于人民币13.8万/月)。
科威特《政治报》之前报道过:科威特的货币是全球最值钱的,超过美元、欧元、英镑等。科威特的货币1第纳尔曾大约等值3美元多。第纳尔最大面额20纸币,折合人民币450元左右人民币。(1科威特第纳尔=约23元人民币),虽然这种货币非常值钱,但流通量很低,国内许多银行都没有兑换业务,只有个别指定银行或许才能兑换。
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2017年原油日产量曾达到295.4万桶。
科威特理财有方,从70年代中期就设立了后代储备金,每年将国家收入的10%划拨为后代储备金 ,未雨绸缪为科威特“后石油时代”作准备。另外科威特再设立国家总储备金,科威特政府用这两项储备金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大规模的投资网,将对外投资作为解决未来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科威特人精于海外投资早已被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界人士所公认,科威特在美国、欧洲、亚洲等有大量投资。并且从1985年开始起,科威特在国外每年投资利润收入已超过每年石油出口收入所得的利润。
科威特的福利不仅只针对科威特的国民,还有一些福利只要在科威特居住的人都可以享受。比如燃油补助。由于科威特是产油大国,汽油价格非常便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威特的Premium、Super、Ultra三档汽油(相当于国内的92#、95#、98#汽油)价格仅为60菲/升(相当于人民币约1.3元)、65菲/升(约1.4元人民币)和90菲/升(约2元人民币);(1第纳尔=1000费尔)
科威特的一升汽油约1.5~1.8元人民币,一瓶矿泉水0.5升约2~5.5元人民币,因此,在科威特水的价格约为油的约2.5~6倍,是名副其实的油比水便宜。在2016年9月,科政府三种油品价格分别调涨了41%、61%和83%,但依然是全球油价最低的国家之一,所有,在中国常见的“省油”两个字在科威特是看不到的。
科威特的重要特色就是“水比油贵”,虽然国家富得冒油,但科威特地表却没有一滴淡水。这里虽靠海,却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世界上哪怕是地处内陆的沙漠地区国家,也不可能一点地表径流都没有,但科威特却是几乎没有地表径流,全境内没有一处有水的河湖,地下水倒是丰富,然而大多数都是咸水。
因此,科威特没有河流,没有湖泊,降雨也少得可怜,加上又是常年高温,即使下雨,水到了地表也会瞬间蒸发,所以,就连地下水也是咸的,只能用来灌溉。
造成这种恶劣气候主要原因,主要是沙漠广布,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加上科威特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年降水量只有100来毫米,年蒸发量却达到2000毫米,地表的水分根本存不住。
科威特依靠邻国采购和淡化海水解决了国民饮水问题,所以科威特的地标建筑就是科威特塔,实际上是一个造型奇特的储水建筑。
科威特开打工的、开小店的基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科威特虽然人口413万,但科威特籍人口只有124万左右,总人口中占比还不到一半。到科威特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其次是埃及。
出租司机大多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埃及人、阿富汗人或少数巴勒斯坦人,很少遇见过科威特人开出租的。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份“世界上最懒的国家名单”。位于榜首第一的的国家就是科威特。数据显示科威特人的的运动量最少,有67%的居民几乎不参加体育运动。
另外,收入越高的人越容易倾向于从事“久坐不动的工作”,并且更多地会使用汽车交通工具,这无疑会导致体力活动的减少。科威特人懒惰,或就是这个原因,就是他们会更多的使用交通工具,科威特人不但人人有车,而且随处可见豪车,因此,几乎没有人去坐公共交通。
科威特总人口有443万,但70%是外籍人士,科威特人成了地道的少数民族,在这边走在大街上,很难遇到一个当地人,他们主要是来自印度,埃及或者菲律宾的劳工,其中在饭店、服务场所上班的,大部分都是菲律宾的女工,在油田,工地等干体力活的,大部分是来自印度或者埃及。
科威特是个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93%的人信仰伊斯兰教,最高领导人被称为埃米尔,除了科威特外,中东的卡塔尔和巴林,最高领袖也叫这个称呼。
科威特现任埃米尔是纳瓦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来自于萨巴赫家族,这个家族自1752年开始统治科威特至今。这是继哈立得家族后,第二个统治科威特的家族。
埃米尔纳瓦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
科威特公主阿贾瓦哈拉
科威特人均GDP高达27000 美元,本国籍人员社会福利极高,每年不定时发放现金,一次1000美元起步,医疗教育全部免费,不仅在本国免费,出国就医或者留学也是全额报销,
结婚给分房子,生孩子发现金鼓励,生的越多,发的越多,提供1到6岁的奶粉钱和尿不湿。居民家里的水电气都是免费用。假期根据从事的工作而定,一般都是30到45天带薪休假。
科威特是伊斯兰国家,可以最多娶四个老婆。不吃猪肉,不喝酒,也不卖酒,对于私自卖酒,最高可判处死刑,但涉外酒店里有专门卖给外国人的酒。
女性可以参加工作,可以开私家车,并不强制戴头巾,戴不戴取决于自己信仰的程度,同时也是海湾地区第一个实行女性选举的国家,很多方面比沙特宽松。
科威特境内95%是沙漠,气候干旱恶劣,严重缺水,国内用水除了海水淡化就是从邻国伊拉克进口,国内几乎没农业,粮食全靠进口,但近年来大力发展无土栽培,目前主要种植仅够本国用的蔬菜,但价格非常昂贵。
科威特是世界上人均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联合国卫生署统计,科威特平均每一百个人中就有6到8人含有糖尿病症状,是世界平均发病率的2到3倍。
科威特油气资源丰富,自从1938年发现石油以来,就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40亿吨,居世界第七位。天然气储量为1.7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十八位。境内的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第二大油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砂岩油田。
科威特包括岛屿在内,国土总面积17818平方公里,属热带沙漠型气候,高温少雨,沥青路面最高温能达到60到80度,放个鸡蛋说不定能烤熟了。
科威特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有六个省,首都是科威特城,科威特城内到处都是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高楼大厦,国家办公地剑宫也在这里。
科威特由于社会福利好,本地人生活悠闲自在,没什么压力,95%的人住的是别墅,一般家庭最少雇佣3到4名保姆,主人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养宠物和聊天,每个居民社区都有专门的聊天室,分男室和女室,当地人没事了就在里面聊各自感兴趣的话题。
科威特因为石油,让国家变得非常有钱,不仅对国内福利好,对外也是非常大方,专门成立了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对世界上那些贫困的地区,不定期提供金钱援助。
科威特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内大部分本地家庭一家最少两辆车,以豪华品牌居多,差一点的也是奔驰宝马。
科威特是世界上最难入国籍的国家之一,科威特国内有占总人口70%的外籍人士,很多人想加入科威特籍,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加入。那是因为宪法规定祖上必须是1920年之前在科威特定居的后人才可以。
科威特境内最大的特色就是水塔,光首都就有水塔30多座,其中最高的一座有187米高,可以储存100万加仑水,塔上还有旋转餐厅,可以观光。除此之外居民房子顶上也都有各式各样的水塔,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科威特境内,一条像样的河流和湖泊都没有,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无奈搞起了海水淡化,如今科威特海水淡化量已经占据世界总量十分之一,每日有高达28万吨海水淡化量,虽然科威特海水淡化能力很强,但还是不够喝,无奈如今很大一部分去伊拉克买水喝。
科威特实行高福利制度,免缴个人所得税,享受免费医疗,最可贵的是找工作,租房子,甚至结婚的时候,政府都发钱给你。
● 科威特的国家概况介绍● 科威特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巴林的前世今生:巴林是个怎样的国家?石油被开采殆尽,但仍然富得流油!● 卡塔尔的前世今生:卡塔尔是个怎样的国家?石油比水还便宜,上班“三小时”工作制● 科威特历史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