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插话的孩子起个小名,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四川话里有个方言词叫“站花儿”:

  形容一个人很超脱,喜欢炫耀一切,重视自己的意见,突出自己的存在,几乎是“十个地方敲九个地方的锣”。

  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在课堂上随时接老师的话,他会被班里的老师和同学当成“站花”。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在大人聊天的时候插嘴,他也可能得到“站花”的绰号。

  孩子喜欢回答和打断,有的家长可能只是单纯的认为孩子反应快,充满智慧,性格过于外向活泼;也有家长认为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孩子就像“站着的花”。

  当你和你的朋友进行愉快的交谈时,当他们的孩子不断打断别人时,人们真的很容易感到尴尬和被冒犯。

  但这种不礼貌的行为,其实并不是孩子故意做出的,而是孩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影响下,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做出的本能反应。

  爱插话的孩子起个小名,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前几天,我最好的朋友带着她的宝宝和我们一起去购物。中午我们选了一家餐厅吃饭,坐下来聊了聊他们的近况和一些朋友的情况。

  就在我们聊到一个朋友刚生完宝宝,想买点东西当礼物的时候,她的宝宝突然插了一句话:“阿姨,你肚子里有宝宝吗?”弄得我脸一红,一时有点尴尬。

  然后,她女儿一直一言不发,又问我:“阿姨,你给我买礼物好吗?”一时间,我们哭笑不得,她妈妈跟她解释说,我们在商量给其他阿姨和另一个带宝宝的阿姨买礼物。

  尽管婴儿无知地点了点头,他还是插了一句话。她妈妈没办法。她板着脸说,随便打岔是不礼貌的。结果宝宝说:“妈妈,我只想和你说话。”

  孩子们想加入大人正在讨论的话题。他们被谈话的内容所吸引,却不明白真正的意思。他们渴望表达他们的想法,所以他们打断。

  因为把握不了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所以孩子总是语出惊人,而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

  爱插话的孩子起个小名,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什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三座山实验”:设置一个三座山的模型,让孩子绕着它走,孩子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模型。

  然后让孩子坐在模型的一侧,让他从多张照片中选择坐在模型另一侧的玩偶所看到的场景的图片。其中,四至六岁的儿童挑出的照片图像,大多与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所能观察到的场景相吻合。

  因此,皮亚杰在《儿童智力发展理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推论:2-7岁的儿童更多地是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事物,而不是从他人的客观立场和观点来认识事物。这种推论叫做“自我中心思维”。

  爱插话的孩子起个小名,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爱“插嘴”是受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孩子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爱插嘴。特别是一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孩子,因为某些因素,即使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反应也更激烈,表现也更突出。“爱插嘴”成了孩子的“顽疾”。

  在孩子爱插嘴这件事上,虽然家长总是教育孩子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孩子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由于他们的思维有限,孩子们可能根本没有这种意识。

  如果孩子想要打断,他们想要更多的输出来表达他们的观点。他们处于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思维模式,密切关注自己的个人想法,所以他们会无暇顾及别人想说什么,别人在说什么。

  孩子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关注和认可,渴望有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忽视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无法理解别人。他们喜欢和正在说话的人争时间,打断,抢话,回答。

  这些看似不礼貌的感叹,其实是因为孩子还小,自身的思维体系还不完善,根本想不到太多。孩子沉迷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性地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很难考虑换位思考,所以大部分感叹词都是无意识的。就像“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一样,孩子陷入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爱插话的孩子起个小名,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如何改掉孩子爱插嘴的坏习惯?1. 给孩子关注,适当地给孩子反应

  反正插嘴总是一个坏习惯,给人一种很不礼貌的感觉。有时候,孩子爱插嘴,只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获得大人的认可。

  有些孩子发现自己的插话能吸引大人时,会偷偷记下这种行为,尤其是大人和好朋友说话时,孩子觉得被忽视了,就会想通过插话把父母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自己身上。

  这通常表现在一些家长平时不够重视。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们身上,所以平时家长们一定要给到孩子被关注、被关爱的感受。

面对孩子的插话,有的话很尴尬,家长可以当时不回答,但事后要给孩子一个解释,告诉他插话不礼貌,而且这句话说得很让人不喜欢,可以试试换一种方式说话,也可以选择不插话,等爸爸妈妈和朋友谈话完了和爸爸妈妈说个悄悄话。面对孩子的一些正常提问就适当地正常回答。

爱插话的孩子起个小名,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2. 让孩子学会听别人说话

倾听,是一种礼貌,是一种交流技巧。莫里斯说:

“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

听别人说话,其实也是一种学习。自己不要贸贸然地开口,惹得大家都陷入尴尬境地。每天可以爸爸妈妈和孩子说一段时间的话,爸爸、妈妈、孩子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孩子一定要等爸爸、妈妈都说完之后才能说话,然后还要考考孩子爸爸、妈妈都分别说了什么。

爱插话的孩子起个小名,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爱插话确实是受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家长要学会理解,同时家长也要认识到这是个坏习惯,不能惯,也不能采取粗暴方式,一步步地引导孩子改掉这个爱插话的坏习惯。

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实性请自行核查,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484479098@qq.com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0)
陈的头像
上一篇 2023年 3月 22日 上午9:41
下一篇 2023年 3月 22日 上午9: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