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
诸暨草塔中学语文老师边宋健读了20多年海子的诗,写了一本《海子传》的书。海子去世二十九年后,《海子传:幻象与真理》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是一部关于海子生平及其诗歌的专著,包含了大量精辟独到的分析和论述。
写这本书《海子传》边先生生前利用业余时间拜访了诗人的许多朋友,披露了海子生前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和思想细节。
卞,1970年出生的语文老师,热爱文学。他出版了几本书,包括诗歌和散文,是浙江省作家协会的成员。卞宋健在草塔中学人缘很好,是同学们眼中的“爱豆”,因为他在学校收集讲座,组织文学社团。
他自称海子的超级“迷弟”
这本 《海子传》 写了20年
卞出生于1970年。1991年冬,还是文艺青年的他第一次接触到海子的作品,立刻就为之倾倒。
“当我看到海子的诗时,我是如此的激动,他的诗的直接,他的诗境的奇特,他的心境的孤独,让我感到惊讶和震撼。”卞说:如果那个时代有和现在一样的偶像化文化,那么卞无疑是海子的铁杆粉丝。你痴迷到什么程度?“我能背诵海子200多首诗中的大部分,用录音机录下海子诗的朗诵,送给朋友当结婚纪念日。”
他既然是文艺青年,当然会模仿海子写诗。90年代初,浙江诗人江立波评价卞的诗最像海子的:纯净、优美,“《月光小手》这样的短制甚至到了可以混淆的地步”。
因为喜欢海子的作品,卞开始关注海子的经历。他也写过一些诗歌短评,在报刊上发表过关于海子本人的随笔。
然而,这位“粉丝哥”并不满足于此。他当时找到的海子传记,没有一部是满意的。
“那时候资料少,人们误读诗人多。”卞说:“现存的海子传记也有局限性。比如对海子童年经历的详细描述很少,海子来到昌平后的经历也很少有人提及。即使是他的作品,那些传记里也很少提到。”
卞(左)看望海子的好朋友孙立波。
自1997年以来,卞终于自己写了海子的传记。没想到这是一场20年的写作马拉松,痛并快乐着。
到2010年,《海子诗传:麦田上的光芒》出版。这本书可以算是今天《海子传》本书的前身。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张立群教授鉴定了目前市面上流传的十余部海子传记,认为卞的《海子传》是众多海子传记中“最好的一部”。
经过七年多的积累,卞补充了大量材料,重印了这本传记,最近在《海子传:幻象与真理》出版。
这是一部独特的传记,具有诗性和理性的特点。本书由曾五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刘老师设计装订。它具有现代风格,简洁优雅。
探访海子的朋友
找到“春暖花开”的源头
“你知道我的生日,我的生活,我的死亡,但你不知道我的生活。你知道我的爱,却不知道我的女人。你知道我的自我和风景,但你不知道我的天空和太阳以及阳光下的事物。”
这是海子作品《弑》中的一句话,也成了他自己的写照。这短暂的生命,在26岁戛然而止,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辉煌的诗篇,还有无尽的谜团。
“我想写一部海子生涯的编年史。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还原海子。这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卞说:“我着眼于海子的诗歌来观察海子和他的人,着眼于诗歌见证者和人对诗歌的解读。海子的自传诗是解读海子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卞生前拜访过许多海子的朋友。当时他读了海子的长诗《生日颂》,发现这首诗是海子献给“荔波同时代的朋友”的。
那么,这个“立波”是谁呢?
卞在网上搜索了几遍后找到了这个“立波”。原来是中国政法大学海子的同事孙立波,已经搬到昌平办学了。
卞通过博客联系到孙立波,后来到上海与他见面。
“我在怀宁故居翻看了海子在昌平买的书,看到了海子在昌平给家里买的电视机和电风扇。在采访孙立波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海子在昌平生活的细节。”
在孙立波眼里,海子是一个幸福的人。海子和朋友在一起时的状态和创作中的孤独是完全不同的。
令卞特别惊奇的是,他发现了海子写诗的秘密。
“孙立波告诉我,海子创作诗歌时,总是一页一页地写长诗,然后剪成定稿。孙立波还回忆说,一天傍晚,两个光棍来到学校门口,那里有很多商贩在卖菜。海子当时说,等我们老了,也可以这样种菜,过田园生活。”
p>正是这几句看似寻常的闲聊,触发了海子的灵感。
“他当天晚上回家就写了后来脍炙人口的诗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孙理波说。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然那个晚上,海子写了好几页诗句,后来又几经删削,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剩下了短短的14行。
边建松就是用这样“笨拙”的田野作业式的工作方式,采访了大量海子生前的朋友,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我可以骄傲地说,本书是海子资料最真实、最全面、最详细的一本书。”
2015年4月在无锡召开的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上,与会的大学教授和专家们也竭力推介边建松对海子的研究,认为他的书资料翔实、细节真实。